西藏僧侣生活探秘:用手提电脑 为外国人导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8:07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拉萨六月二十五日电题: 喇嘛导游佛学 ——坚才强巴的僧侣生活探秘 中新社记者 肖青
清晨六点,阳光洒在了高原明珠——拉萨市的大街小巷,在拉萨三大名寺之一的色拉寺,八百多位喇嘛已经开始打坐、念经、洒扫庭院。 坚才强巴是他们其中的一位。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走进色拉寺认识了强巴,由此得以探访一直颇感神秘的僧侣生活。 “坚才是我的法名,强巴是俗名,大家平时都叫我强巴。”坐在他堆满书籍的宿舍,强巴解释了他的名字的含义。自十六岁出家,强巴已经在色拉寺度过了二十二年的春秋,也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喇嘛。 在他的讲述中,记者看到了一位喇嘛的的成长经历:十二岁,被家人送到拉萨市内姑姑家寄养,因为家贫,他没有机会上学。十六岁那年,随家人进寺院朝佛,看到满库满库的经书,他感到莫名的亲切。正是因为对书籍的渴望和尚不知其味的佛学的崇敬,十六岁的强巴到色拉寺开始他的喇嘛生活。 清晨六点起床,八点半到十一点半上课,下午三点到五点辩经,这是多年来强巴和其他喇嘛不变的生活。但在这看似刻板的生活背后,强巴身上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从宗喀巴算起,已度过几百个春秋了。按照格鲁派显宗扎仓对五部大论的学习规定,所有的僧侣必须依照严格的学制,按部就班、一级一级地苦读。藏传佛教的学僧学修到一定的阶段、通过考试后,可以得到格西称号。“格西”为藏语,意为“善知识”。格西学位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取得。 一般学僧在显宗扎仓经过十年左右的学习,掌握了因明、般若等经典,并通过辩经,可以获得“仁江巴”称号。仁江巴为广通经义者之意,只是初级称号。 学僧们苦读十五年以上,读完五部大论,称为“噶然巴”。噶然巴也不是正式的格西学位,而是给予待考学僧的荣誉称号。“噶”字指佛经。噶然巴之称表示此人通晓多种佛教经典,能够讲辩其要义。现在色拉寺有二十一位噶然巴,强巴即是其中一位。 噶然巴要继续研习五至六年乃至十余年后,由导师推荐,并经本扎仓堪布审查、认可后,方能考格西。 这样的经历听得记者咋舌:看似单调的僧侣生活其实一点不比俗人简单,苦修精深的佛学也一点不比莘莘学子过的高考独木桥容易。 在强巴的宿舍,记者看到有佛教理论、天文历算、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书籍,还意外地看到《中国国家地理》、《高等数学》和《剑桥国际英语》等书籍,强巴解释说,一开始他只字不识,正是在寺院他学习了藏文、汉语。前些年,西藏的开放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色拉寺也经常都有外国人来,强巴就萌发学习英语的念头。从一九九四年开始,他上西藏大学的英语夜校学习,一九九八年到二000年,经过寺院同意,他还为外国游客做了两年的导游呢。 记者又一次瞪大了眼睛:喇嘛做导游? 其实,一进入强巴的宿舍,意外就一个接一个:他的房间里居然有冰箱!要知道,在西藏一般人都不买冰箱,一是因为气温不高,二是比较贵、不划算。强巴告诉记者,这是他家里人为他买的,因为现在家里的生活已经好起来了。 第二个惊诧:房间里有电视机!强巴不好意思地说,这是他借来的,因为晚上要看世界杯。记者再次瞪大了眼睛:真的有拉萨版的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 第三个惊诧接踵而至:强巴熟练地打开他的手提电脑,让记者把为色拉寺拍的照片复制到他的电脑里。强巴说,有电脑就可以把很多资料输进电脑,学用起来方便。 强巴告诉记者,他们每位喇嘛食宿都由寺院提供,每个月还可以领到一些零用钱,他的零用钱基本上都用来买书了,所以他的宿舍已经成为他的书房。 色拉寺的堪布就是强巴的上师,强巴对佛学的渴望想必也很让上师喜欢,为了方便他学习,强巴难得地一人拥有了一间宿舍。 根据寺规,喇嘛可以还俗,但还俗后就再也不能重回寺院。当年跟强巴一起入寺的伙伴们有一些已经还俗,过上了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世俗生活,当记者问及这个问题时,强巴很坚决地说,我热爱佛教,我喜欢色拉寺,我更愿意通过自己的修造获得更多知识,这样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消除更多的“业”。 强巴的生活代表着一个很大群体。据介绍,目前西藏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一千七百多处,僧、尼达四万六千多人。而在这些数字背后,则是信教民众几乎家家设有小经堂或佛龛、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信教民众达百万人次以上。在西藏,到处都可以看到善男信女悬挂的经幡,以及堆积的刻有佛教经文的嘛尼堆。在拉萨大昭寺等寺院内则长年挤满了磕长头、转经、朝佛的信教民众。 看着强巴坚毅的眼神,记者默念起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真心祝愿一心向佛的强巴能如愿以偿,早日修行到理想的境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