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破译“创新密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9:30 解放日报

  

破译“创新密码”

  

破译“创新密码”

  如果说,技术、人才、管理机制等代表了企业的硬素质;那么发展策略、市场增长、善于利用外部支撑等,就代表了企业的“创新密码”———软实力。

  在复旦光华的竞争力公式中,硬素质用“ f”表示,软实力用“ a”表示。但为何公式中,硬素质用了连加符号,而软实力却用连乘符号?

  张世永说,连乘,意味着更强劲的集聚效应;连乘,也意味着一步为零,全盘皆输。因为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来说,无形的软实力容易被忽视,但它却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做强、做长久。

  【 a1:发展战略】学会“扔掉机会”

  密切关注瞬息万变的市场,希望抓住一个机会让企业迅速“强身”,是中小企业普遍心态。但是,复旦光华却不惜“扔掉机会”。

  上世纪 90年代末,网站兴起,许多企业蜂拥而争这块市场;许多年轻人自主创业,也以办网站为第一选择。

  诱惑,同样摆在刚满“周岁”的复旦光华面前。公司曾经非常“动心”。但最终准确定位:“复旦光华最擅长的是技术,目前市场运作能力还不是很强,投身网站并不一定对企业发展有利。”因此,公司只为网站提供技术支持,自己不做网站,专心致志搞好老本行。

  若干年后,网站泡沫破灭。不少以技术发家的 IT企业,在投身网站市场后,由于经营不善,陷入缺钱、缺产品、骨干大规模流失的困境,走下坡路,甚至最终关门。

  复旦光华却犹如一匹黑马,以惊人速度越行越勇,业绩稳步攀升。企业营业收入, 1999年 1442万元、 2002年近 2亿元、 2005年 2.3亿元;员工也从 20人增加到近 400人。

  这一切,得益于复旦光华的“长跑战略”。张世永认为,“一家公司有一两项领先技术、一两个名人并不足道。风光几年后突然倒闭的 IT企业也很多。我对有着悠久历史的企业肃然起敬,例如 IBM、惠普、东芝等。”

  为了“长跑”,复旦光华扔掉不少“机会”。前些年,英国、日本、香港好几家投资银行向复旦光华抛来“绣球”,鼓动其上市。复旦光华思考再三,还是放弃了,“我们企业还需哺育一段时间,只有充分廓清企业上市后的运作和发展方向才能上市。上市,不是复旦光华的发展目标,而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手段。”

  不在乎现在是不是“第一”,不在乎有多少人跑在你前面,复旦光华坚信:先跻身于业内第一“集团军”行列,然后专注目标,一心一意跑下去,就能获胜。长跑,有一个特点,先是慢跑,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加速快跑。复旦光华对自己有明智判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非常强,但因为是高校科研人员创办的企业,利用技术抢占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弱。对前一种能力,要通过不断投入继续培养;后一种能力,应加快培养。当两者集聚到一定程度时,企业竞争力就会有一个跃升。复旦光华腾飞在何时?“ 2010年之前。”张世永如此说。

  【 a2:市场增长】IT可能变成 TI

  扔掉机会,不等于死守阵地。在市场大风大浪面前,中小科技企业容易被淹没;要不被淹没,就应在“得意”之时生发危机感。

  2004年底,复旦光华公司会议室里,发生了一场激烈争论。

  张世永提议,建立一个新业务部,将软件与硬件结合起来设计新产品,把 IT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应用于医疗健康、汽车等其他行业。

  几乎所有与会者都反对。“软件做得好好的,干嘛要去搞新业务”,“做医疗仪器,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张世永拍板:“不要争论了,试起来再说。”

  有人建议:“就在企业对面租 20平方米的办公室给新业务部用吧”。张世永“派头”大,一下子租了 2000平方米。因为他看好传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企业发展一定要脱胎换骨几次。现在是 IT,今后可能是 TI。”张世永语出惊人。

  2005年 4月,新业务部成立了。办公场地里,马达、气泵这些“大家伙”搬进去了,还从社会引进、公司内部抽调,组成了 20多人的新团队。信息技术“嫁接”各类机器,涉及多学科,难!新业务部经理、 50多岁的梁兆明带着一帮机械学科“门外汉”,翻阅资料,请教专家,边干边学,日夜忙碌。

  仅用了 4个月,医用类产品———第一批体外反搏装置样机就出来了,更坚定了发展新业务的决心、信心。之后,新业务部的智能产品一个接一个,便携式心电检测仪、直流无刷电机控制器、触摸屏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等,在多家企事业单位得到成功应用。由此,复旦光华的产品线和市场有了更大拓展。

  一张市场网络越织越大。复旦光华已在北京、广州等地设分公司,在成都、宁夏、云南等地设了办事处;还在香港、荷兰开分公司。“如同下围棋,开局时看似漫不经心地布点,到最后紧要关头,说不定就是石破天惊的伏笔。”

  张世永透露,当初坚持建新业务部,也是着眼于拓展国际市场。软件有文化差异,中国企业进军国外市场,卖软件,难。而将软件依附于硬件产品,如家用医疗仪器等,人家一看就懂,国际通用性强。

  【 a3:外部支撑】关键节点得到“补钙”

  中小科技企业发展需要外部环境支撑。当它“呱呱坠地”时,需要养料;当它成长到一定阶段时,需要“补钙”。几乎在每个关键节点,复旦光华都得到了外界支撑。

  1998年,企业成立之初,注册资金 500万,入驻杨浦科技企业服务中心,办公楼租赁价是每天每平方米 1元,而市面上的行情是每天每平方米 3元— 4元。

  为何给这家当时并不起眼的 IT企业如此优厚的条件?时任中心主任吴永光说,我们看重的是复旦光华的发展理念和技术支撑。

  1999年,复旦光华希望通过增资壮大实力。为吸引上海电信等单位的投资,张世永向大家阐述了“百年老店”的理念。上海电信等单位的领导在各种议论声中投下赞成票,“投资,不能只求旱涝保收,让我们带着风险投资家的眼光和气魄去投资复旦光华吧。”之后,复旦光华资本增至 9500万,成为当时上海最大的软件企业。

  2003年,复旦光华向杨浦区提出,希望在邯郸路的复旦科技园以优惠价格单独购买办公用房。区里一度意见不一,但区领导最终拍板:“对有潜力的中小科技企业,就应该大力扶持。政府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更要着眼长远。”于是,复旦光华以每平方米 5000多元的成本价买到了办公用房,当时该地块均价为每平方米 7000元— 8000元。由此,一直蕴藏在张世永心中的创新石和竞争力公式也有了落脚点。

  “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非常鼓舞人心。”张世永不止一次这样说。

  本市开始启动的“科技小巨人工程”,对复旦光华这样的企业将是又一次机遇。该“工程”将已经起步的科技中小企业分成待培育的“科技小巨人”,以及相对成熟的“科技小巨人”,将分别给予扶持。市、区(县)专项资金资助实行 1∶1配套。

  复旦光华期盼着,有关扶持中小科技企业的新政策尽快细化并落实;也期盼着,以创新技术为根基的“百年老店”理念,能得到更多“知音”。

  在复旦光华,竞争力公式中的“ f”与“ a”已经发生、还将发生许多故事。两者相融,随着时间积累,企业将向着“ C无穷大”的目标发展。复旦光华,这家诞生之初就期望建立“悠久历史”的企业,能否成为 IT企业中的常青树?我们关注着。

  本报记者 傅贤伟 徐敏 彭德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