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世纪大毒枭不认罪:我造的不是毒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1:40 东方早报

  早报讯 6月26日,刘招华等特大制造、运输、贩卖毒品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

  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市检察院指控刘招华在1995年至1999年,伙同同案被告郭锐荣、陈炳锡(已起诉)等人在福建省福安市、广东省普宁市、宁夏银川市等地制造毒品甲基苯丙胺18000多千克,并将部分毒品甲基苯丙胺运到广州等地贩卖,从中获利3200多万元

  被告人郭鸿飞、郭荣堂、阮锦平在2004年11月24日公安部向全国发出通缉刘招华等人的通缉令后,仍为其提供财物和隐藏处所,帮助其逃匿。

  被告人李晓青明知刘招华是公安机关的追捕对象,仍帮助其将赃款532万元转移,以逃避侦查。同时,李晓青还将120万元交付刘招华,协助其外逃。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刘招华构成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罪;被告人郭锐荣构成制造、运输毒品罪;被告人李晓青构成窝藏罪、转移赃物罪;被告人郭鸿飞、郭荣堂、阮锦平构成窝藏罪。法院将在查明各被告人犯罪事实的基础上,择日依法宣判。

  

世纪大毒枭不认罪:我造的不是毒品

  昨日守候在法院门口的媒体记者不放过任何一个从庭审现场走出的人 《广州日报》图

  涉及抓捕机密禁止媒体旁听

  以前在广州法院,只要是公开审判的案子,任何公民持身份证,通过安全检查大门,就可以办上一张旁听证件旁听,但这次庭审却成了例外。

  “刘招华案案情重大,在庭审时会涉及制毒的过程、方法,以及公安人员在实施抓捕过程中的一些机密”,法院以此为由拒绝了所有媒体记者的旁听要求,采取了不公开审理。

  昨天一早,来自全国各地近二十家媒体的记者就已经守候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附近,希望捕捉到世纪大毒枭刘招华走下囚车的瞬间。早8时20分许,押解刘招华等人的六辆警车鱼贯驶入仓边路28号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大门。由于警车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停在距法院大门很近的运囚专用电梯入口处,而是直接驶入中院大院的深处,让苦苦守候的几十名“老记”大失所望。

  随后,一辆防暴车停驻在法院大门旁边,多名荷枪实弹的黑衣特警跳下车驻守在法院周边,引得过往行人纷纷侧目。而当日上午进出法庭通道的安检程序,也比平时严格了许多。

  旁听家属称刘招华“不认罪”

  由于刘招华的二姐刘月春是本案的证人,因此也不能进入庭审现场。昨日整个上午,她一直独自在法院附近的马路上徘徊,在众多记者的堵截下,刘月春始终一言不发。刘月春此前曾透露:“去年6月份,他(指刘招华)在看守所给我写信,说他在被抓之前就已经研制出抗癌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这次,刘月春专门赶制了两身夏天穿的衣服,准备交给弟弟。

  将近中午12时的时候,本案第六被告阮锦平的妹妹走出了法院大门,她向记者透露,刘招华在法庭上否认了制毒的指控,“他说自己造的并不是毒品”。她还声称,其哥哥阮锦平之所以会“收留”刘招华的老婆李晓青而涉嫌窝藏罪,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个女的也是通缉犯……”。据了解,阮是刘招华大姐刘春华的女婿,现年34岁,家住福建霞浦,绰号“龙仔”,有资料显示,1999年案发后,阮曾受刘招华指使,前往上海接应,并转移制毒设备和毒资,而李晓青落网前也曾在阮家躲过一阵子。其妹称,此前“我哥哥和李晓青从未见过面”。

  两大毒枭会否当庭对质?

  据了解,庭审一直会持续到今天。有消息称,在刘招华福安赛岐别墅内缴获的一些制造冰毒的机器的照片,如搅拌机、发电机以及从他别墅里缴获的冰毒生产流水图、配方以及其他化学配剂等,都将会在庭审现场进行展示。

  说起刘招华,就不能不提他的合作伙伴另一大毒枭陈炳锡。陈是广东普宁人,1998年前后,刘招华逃亡至普宁,结识了陈炳锡。两人一拍即合。刘出制毒技术,陈出资3000万元,由刘组织安装并制造冰毒。以陈炳锡为资金后盾,刘招华由原来的“小打小闹”迅速发迹成所谓的“技术主义大毒枭”,两人合作生产的冰毒仅被查获的就高达12.36吨。

  2005年3月,广州市中院曾公开审理了陈炳锡案,陈炳锡曾在庭上辩称,自己原本是要生产“香料”的,并不知道刘招华在制毒,他还曾高声向法官提出要求称,“刘招华不是抓到了吗?你们把他带来和我当面对质。”目前,陈炳锡还在看守所中等待宣判。

  刘招华蜕变之路调查:

  从月入50元到下海暴富

  从一个在平潭部队服役时出色的武警战士,到以正排级干部专业到福安法院担任法警,在法院成为“先进工作者”,荣立“三等功”;从被市里抽调出去招商引资,到辞职下海办厂,再到制造冰毒东窗事发四处逃亡直至落网……

  我们试图从刘招华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中,探寻其复杂的人性和堕落的轨迹。

  初中时酷爱化学

   二姐刘月春说,弟弟从小聪明,读书的时候不用怎么下工夫,但成绩很好。艰难的家庭环境使刘招华从小就要强。

  刘招华12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重担落到了母亲身上。但母亲于1996年瘫痪,并于两年后去世。这对刘招华的打击很大,当时他曾跟二姐发誓说要努力读书上大学,出人头地,为国家做贡献,也为家庭争得荣耀。

  刘月春说,弟弟在读中学时很喜欢数理化,尤其在化学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以及过人的天赋。但最后,他还是因为家庭困难无法继续坚持学习。高二时,刘招华选择了当兵。他希望能通过参军来改变家庭的命运。

  曾是法院业务骨干

  对从法警大队走出去的刘招华,福安法院的法警们却只能零星地从一些老同志嘴里获知点滴。

  “我们都是在他后面进来的,连我们队长都比他晚,原来跟他一起工作过的现在都不在队里了,”一名法警说,“他是武警转业安置到法警大队的,因为当过兵,所以‘很厉害’,工作干得不错,还立过‘三等功’,得过‘优秀工作者’。”在这些年轻人看来,刘招华绝对是当时法警队的业务骨干和精英,凭他的能力,如果继续留在法院工作,前途不可限量。

  “那小子是个人才,当过武警,受过特种训练,很能打。”回忆起当年的刘招华,在福安法院工作多年的陈国栋(化名)跷起了大拇指。

  “突围”穷困转而下海

  刘招华慢慢转变直至走上制毒的不归路,是从下海开始的。一名熟识刘招华的老同事说,刘招华是一个很要强的人,渴望出人头地。当时他的工资只有50多块钱,对于一个家境贫寒受够穷困折磨的人来说,这点可怜的工资远不能让刘招华满足,他曾不止一次地抱怨工资低。就这样,“前途无量”的刘招华选择了提前离开,开了福安法院“下海”的先河。

  一名知情人说,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想做生意很容易,因为贷款好贷。刘招华被抽调去招商引资,无疑是个“肥缺”,不但借此和一些领导混得很熟,还认识了不少外商。这些雄厚的资本为他后来自己投资办厂提供了资源优势,他的“第一桶金”差不多就是在这个时候赚到的。当刘招华再次出现在同事面前时,他已是富甲一方的大老板。综合《广州日报》《信息时报》

范英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