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草案)》昨天初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4:08 杭州日报

  ■精神疾病不能随便定,需三步确诊: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副主任医生诊断复核———会诊

  ■精神疾病患者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在他们没有能力赔偿时,政府适当补助受害人

  崔永元说,我抑郁了。全中国哗然,小崔的精神出了问题。在做客《艺术人生》的时候,崔永元真诚地对全国观众说:如果你身边有朋友得了这种病,希望你不要歧视他,然后鼓励他去看医生,医生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社会长久以来对精神疾病的偏见、一些人发病时的不当行为等等因素,导致很多精神病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昨天,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市政府提交的《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草案)》进行了初审。

  根据《条例(草案)》规定,该条例所称的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感知、情感、思维、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杭州现状

  多变环境加剧焦虑

  我市经济高速发展,又正处于转型当口。专家说,快节奏多变化的环境,容易加剧人们的焦虑,诱发精神疾病。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精神病患者有38968人,占总人口数的6.27‰。同时还有大量心理障碍和患者不愿意就医而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03年、2004年杭州15岁以上人群中有严重心理疾患的比例高达17.3%,其中像崔永元那样患抑郁症的就占了8.7%。杭州市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也高达16.3%。

  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约为1600万,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还没有进行精神卫生方面的立法。

  重点注解

  “我不是精神病!”

  案例:

  合肥市民卢某是某单位科技中心职工。1998年10月29日,他与该所所长发生纠纷。该单位公安处接到有关反映后,怀疑卢某患有精神病,并在没有确认病情,也没有征得卢某及家人的同意的情况下,就强行将他送进单位的精神病院进行封闭式治疗。卢某等这些人离开后,立即向院方声明自己没有患精神病,要求出院,却遭到了拒绝。住院期间,卢某不仅完全丧失人身自由,每天还被强迫服用药物,精神和身体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害。

  2000年11月23日,合肥市精神病医院司法鉴定部门对卢某进行了鉴定后,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他没有精神病。

  解读:

  一个正常人竟能这样不明不白地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于此,我们都不禁为自己的安全捏一把冷汗。

  鉴于精神疾病确诊对于治疗的重要性以及误诊可能引发的消极影响,《条例(草案)》规定了“三步”确诊程序: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副主任医生诊断复核———会诊,即精神疾病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按照国家现行的医学标准作出,国家现行医学标准中没有列出的精神疾病,参照国际通行的医学标准作出诊断。而对首次诊断有异议的,作出诊断的医疗机构必须在接到异议之日起1个月内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诊断复核。如果诊断复核还不能确诊,或者对诊断复核还有异议的,进行诊断复核的医疗机构就要及时组织3名以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会诊。作出诊断的医生不得为同一精神病患者进行诊断复核和会诊。

  谁来给他们治伤

  案例:

  今年6月3日晚7时许,兰州市榆中县连搭乡秦启营村民李霞冲进同村的张世辉家,挥刀将86岁的张世辉与他68岁的儿媳王天英砍成重伤。而被扭送公安机关的行凶者李霞后被确诊患有为严重精神分裂症,无法承担刑事与民事责任,她的丈夫吕某家中也是一贫如洗,根本没有赔偿能力。

  6月12日,张世辉与儿媳王天英由于无力支付医药费结束在榆中县医院的治疗,出院回家。而两人的伤势仍很严重,存在生命危险。

  解读:

  在现实中,精神疾病患者在发病期间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遇到有能力的病人或监护人,受害者可以获取一定赔偿。可如果精神疾病患者及其监护人无力承担赔偿责任,受害人往往跟张世辉他们一样,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适当弥补受害人的损失,《条例(草案)》确定了公益补偿制度,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其本人及监护人均无力承担赔偿责任的,受害人可向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申请适当补助。但政府给予补助只限于受害人的人身伤害,不包括财产损失。

  相关点击

  《条例(草案)》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保护、社会救助等问题进行了规定。

  1、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建立健全精神疾病患者生活、医疗救助机制。

  2、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公开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以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3、精神疾病患者病愈后,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者聘用合同期内,其所在单位应当为其安排适当的工种和岗位,在待遇和福利方面不得歧视。

  4、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依法进行登记后,方可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记者王琦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