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能自立,别资助我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5:5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中学阶段

  求学路上

  我总能看到热情的双手

  “自己收好,快高考了,买点营养品把身体补好。”现在想起这些话心头还热乎乎的。

  少年时光,留在刘华江记忆里的更多的是苦涩。由于家在农村,父母没有文化,一家的全部收入就靠父亲在镇上的水泥厂打点零工。因此每到开学时,为了十几块钱的学费,父亲有时候要跑两三家才能凑齐。

  小升初时,学费成了家里最大的难题。所幸因为成绩优秀,他得到了邛崃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一学期资助200元学费,解了燃眉之急。刘华江说,为了他,50刚出头的父亲熬白了头发,以致水泥厂的老板都不敢再招他,怕他年龄大了容易出事。父亲不得不把白发染黑,才重新找到活干。

  199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邛崃一中,但“巨额”学费再次阻挡住他。学校得知情况后,主动减免了他部分学费,王副校长还为他垫付了部分生活费。

  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刘华江内心深处的自卑心理也在潜滋暗长。同学们谈的是NBA,玩的是CS,吃饭上馆子,而他还要从家里带米来,吃的也是2元一餐的食堂,“感觉自己就像个外星人”。由于每个月只能回一次家,但每到第三个星期,生活费基本上就用完了。“借不到钱就只有挨饿,那种感觉是刻骨铭心的。”而这时,又是王副校长帮助了他。后来他把钱还过去时,王副校长却对他说:“自己收好,快高考了,买点营养品把身体补好。”他说,现在想起来心头还热乎乎的。

  高三开学后,班主任突然通知他,由于名额不够,他这学期没法减免学费了。“我当时觉得很泄气,很无助。”他失魂落魄地回到教室后,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后面的一个女同学得知情况后,第二天就把钱送到了他手里。上大学后他去女孩家还钱,女孩的父母对他说:“你要有能力,就去帮助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好了。”他只好羞愧地把钱收了回来。

  大学时期

  拒绝受助

  因为我已能自食其力了

  “人,要学会感恩,还有更多学生需要帮助,我不希望自己变成寄生虫。”

  2001年,建行四川省分行行长办公室党支部通过成都市教育基金会联系了8名资助对象,刘华江幸运地成为其中之一。

  2002年,进入西南科技大学后,“我总是在想,我欠别人的太多了,我一定要还”。这种念头始终萦绕在心头,使他在巨大的压力下度过了第一学年。由于每学期都要给资助方写两封信,他在信中向华妈妈(建行四川省支行具体负责执行资助计划的行长办公室华瑞科长)倾诉了自己的苦闷,华妈妈则在回信中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多去参加社会实践。

  从大二起,他参加了学校的勤工助学。寝室查夜,学院值班,做家教,甚至到乡下销售石料。大二下学期,他决定不再接受资助。“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自己能够自食其力了,学费可以贷款。”不过他一再强调,他这么做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学会了感恩,“我想还有更多更穷更优秀的学生需要帮助,不希望自己变成寄生虫。”

  这样一来,生活的压力一下子增大,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要打四五份工。去年11月,他抱着锻炼的心态提出到建行实习。他做梦也没想到,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他竟被建行留了下来。

  后来,他才发现当初一同接受建行捐助的同乡刘净慧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昨日,正在建行实习的刘净慧表示,金钱上的资助只是一时的,但华妈妈在精神上给予他们的帮助才让她真正自信起来。

  采访结束时,刘华江感慨道:“帮助我的人太多了,我要感谢的人也太多了,我只想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社会。”

  本报记者 高雄

  捐给他的钱 他却捐了人

  这名家住金堂的大一男生表示,能得到这么多人关心已经足够

  “我虽然没有得到太多金钱,但我得到的爱心一样多。”昨日,记者与远在重庆读大一的晓钢取得了联系。谈起这件事,他如此说。

  能得到这么多人关心

  已经足够

  晓钢是个苦孩子,不到两岁母亲便离家而去,他从小和父亲、爷爷相依为命。现在父亲54岁,爷爷79岁,身体都不好。在学校、亲友及干妈的资助下,晓钢读完了高中。

  去年,他考入重庆一所大学,但学费在哪里呢?媒体报道了他的情况后,爱心向他涌来。到报社去拿这些捐款时,他坦言“吓了一跳,好多钱啊,3万多,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钟阿姨捐了7000元,姚阿姨捐了3000元,还给他买了很多衣服。有个已经退休的李阿姨,每月退休工资只有500元,就捐了200元。两个小朋友捐了2000元压岁钱。还有一个罗阿姨寄了600元钱和很多她儿子的衣服鞋子到他的中学。

  晓钢说,他到报社领捐款时,钟阿姨恰好也在报社,“承诺要资助我大学四年的学费”。这种情况下,有人便提议,既然晓钢收到的资助也够了,是否可以将多余的资助拿出来帮助更多的人。“当时想到既然自己的学费已经有了着落,其他的费用可以靠自己挣,便同意了”。最后他只接受了钟阿姨捐助的7000元和邮寄到学校的两笔捐款,共8200元,将剩余的2.3万余元全捐了出去,资助了6名贫困低保大学生。晓钢说,他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关心,真的已经足够了,到现在还有几位阿姨一直在帮助他,关心他。

  春节回家

  他省钱为好心阿姨买礼物

  进入大学后,他用捐款缴纳了大一的学费,花了7700元。剩下的500元捐款加上他暑假做家教挣的1600元,则做了生活费。他说,他现在每个月生活费不会超过250元,衣服几乎没买过,穿的都是当初大家送给他的。

  然而就是这个不舍得为自己买衣服的男孩,今年回家过春节时,却一口气买了几条围巾,他说这是他给几位一直关心他的阿姨买的新年礼物——“她们对我那么好,我应该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她们”。

  上学期间,他每月都会和这几个阿姨联系,讲讲学习和生活中的事。阿姨们常常问他“钱够不够?”“我总是说够了,真的够了”。

  “我希望本科毕业后,能找个好点的工作,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想好好报答他们,虽然他们在付出时并不期望回报,但我应该懂得感恩”。

  记者 刘婷

  成都慈善会:

  资助贫困生,我们这样做

  看了本报昨日的报道后,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成都慈善会副会长杨晓红谈了成都慈善会在资助低保家庭大学生的一些经验。

  杨晓红称,凡全市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通过高考并被录取为本科、大专生的低保家庭子女,都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和慈善会提出申请,参加“一个不能少”帮困助学工程。申请时,须提交录取通知书、户口簿、低保证等资料。

  收到申请后,民政部门、街道办、社区将对申请者进行调查了解,同时对申请者进行公示,将其纳入社会监督之下,确保最需要帮助的人能及时得到帮助。

  “一个也不能少”工程的救助标准是:省外学校本科生,第一年获助4000元,省内学校本科生3600元,第二年是第一年资助金额的70%,只资助大一,大二两学年。这样做,一方面保证学生不失学,又让学生学会独立,不要过分依赖社会资助。

  确定受助者后,他们将对受助者的情况、受助金额进行公示。去年他们共资助了3000多名低保家庭的学生。今年他们还准备将受助者的情况和受助金额全部公示在成都慈善会的网站上,将其纳入社会舆论监督之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