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何药可医择校痼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7:42 扬子晚报

  中考刚刚结束,择校问题一下子又成为公众热切关心的话题。很多学生家长怀揣巨款,到处求人,只要子女能上大牌名牌学校,几乎愿意不惜一切代价。

  通常来说,城区学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要比农村的强,因此,有门路的农村学生千方百计进城区学校成为很普遍的现象。但镇江丹徒区却反过来了——城市学生一个劲地往农村中学跑!比如,该区荣炳中学地处茅山老区,是最偏僻的一所农村中学,距
丹徒行政中心达40多公里,学校共有1050名学生,可就是在这所偏僻的农村中学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从镇江市区、丹阳、金坛,还有从南京去的。即使位于该区区域内长江上两座小岛上的两所农村中学,也有很多来自城市的学生。

  远的则可以说说安徽省铜陵市。以前,铜陵的择校风也丝毫不亚于其他地方。然而,今天的铜陵却是“学校没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形成教育界十分有名的“铜陵现象”。

  他们靠什么消除择校这一痼疾的呢?靠的是教育均衡化这剂良药。众所周知,造成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原因,一是资金投入不均衡,二是师资配备不均衡。以丹徒区为例,区委、区政府明确规定,为了让每个农村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全区范围内所有中学一律平等,包括乡镇撤并后留下来的中学在内,绝不厚此薄彼。在硬件设施上,近年来,丹徒区新建的校舍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这些新建的校舍非常均衡地分布在各所农村中学。在师资配备上,这些年,丹徒区有意识地把优质师资向原本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输送,正因如此,才造就了现在的相对均衡。铜陵市的做法也相似:优先扶持弱校;实行校长和教师轮换制,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优先向薄弱学校倾斜;等等。

  当然,均衡发展有一个过程。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致力于教育均衡化。比如我省徐州市前年开始实施“无差别教育工程”,实施这一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缩小城乡教师素质的“剪刀差”——大量城区优秀教师定量、定期、定时前往农村支教,大量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一边工作一边进修。

  教育专家、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对于教育均衡化提过多条“计策”,其中包括,弱化或不实行重点学校教育资源优先配置政策,不将有限的资金、教学设施和素质高的教师过分流向重点学校;在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上,鼓励重点学校兼并薄弱学校、强校带弱校、弱校作为强校的分校。实行校长和教师的轮换制度,保证各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政府把人力、物力、财力向薄弱校倾斜。对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进行控制,打击名校滥发奖金的现象,提高弱校教师的收入水平等。毫无疑问,如果持之以恒地这样去做,教育均衡化就不会是镜中之花。本报记者朱新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