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九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程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7:47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点评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 王学忠

  中国民间文艺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 符策超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濒危指数:◎◎◎◎◎

  主要特色与价值: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发展的有力证据。

  树皮布存在距今约4000年,它见证了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据了解,目前全省掌握树皮布制作的民间艺人不足5人。

  ■黎族打柴舞

  濒危指数:◎◎◎◎◎

  主要特色与价值:起源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原生态形式依托三亚地区黎族民间丧葬活动而存在。丧俗的不断变化,使全黎族地区仅三亚市崖城镇朗典村自古至今一直保留这一古俗,如果这一古俗在朗典村终止,黎族民间打柴舞的原生态形式即宣告消亡。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濒危指数:◎◎◎◎

  主要特色与价值: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钻木取火,以化腥臊”。这项古老的技术,在保亭、昌江、东方等黎族聚居地区,至今还有个别老人掌握,老艺人的不断离去,使掌握此技艺的人不足10个。

  ■昌江黎族泥条盘筑法制陶技艺

  濒危指数:◎◎◎◎

  主要特色与价值:技术原始,对研究史前制陶史有重要启发作用。

  古朴原始的露天制陶方式,在我省昌化江畔石碌镇保突村至今仍被保留,被考古界公认为制陶史上的“活化石”。在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下,原始制陶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该村懂得制陶的老艺人已为数不多,传承人更是寥寥无几。

  ■临高人偶戏

  濒危指数:◎◎◎

  主要特色与价值:人偶同台,别具一格,历史悠久,影响深广。

  临高人偶戏是全国唯海南独有,人偶同台,世界少见的稀有剧种。曾流传的几百个剧目,目前已经不多。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濒危指数:◎◎◎

  主要特色与价值:黎族织锦工艺存续三千年以上,是文化活化石。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由黎族棉纺织工艺、麻纺织工艺及缬染工艺合并而成。黎锦是典型的代表。懂织的人越来越少,想织的人越来越少,想学的人越来越少,使传承了数千年的棉纺织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崖州民歌

  濒危指数:◎◎

  主要特色与价值: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题材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流行在三亚、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在乐东黄流一带,目前传唱人居多,但年轻人掌握的越来越少。

  ■儋州调声

  濒危指数:◎

  主要特色与价值: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是民间文化优秀遗产。

  儋州调声以它独特的形式独树一帜于全国民歌之林,儋州已经决定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调声节,加以保护。现在搜集到的调声曲调有600多首。

  ■黎族三月三节

  濒危指数:◎

  主要特色与价值:是黎族生产、生活、娱乐等整体民俗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世人了解黎族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三月三”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先祖、追求爱情幸福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节日内容也日益多样,但对歌、民间体育竞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最基本的内容。 本报记者 于伟慧

  (本报海口6月26日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