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昆山经验”宣讲报告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8:40 扬子晚报

  6月20日以来,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学习昆山经验推进两个率先”宣讲团在通州市、泰州市高港区、扬州市和丹阳市连续举行了4场报告会,所到之处反响非常热烈。大江南北的土地上,宣讲团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昆山经验”,为我省学习昆山、率先发展的浓烈氛围再添一把火。

  掌声包围的昆山经验宣讲团

  掌声、鲜花、满堂的听众、热切的目光,报告团所到之处,都在当地掀起一股不小的“旋风”。

  报告团的第一站是通州市,这里第二天将举行当地的第十次党代会,上上下下十分忙碌。6月20日下午,在通州市的报告会本来只“预算”180人参加,最后竟然来了800多人。报告会听众陡然扩容的事情,同样发生在报告团所到的其它几个城市。

  在泰州市高港区,3个多小时的报告会,会场里没听到一次手机铃声,也没有一个人接听电话。昆山率先实现全面小康,鼓舞着同样立志率先发展的高港人,到场的800多位听众全部起立,长时间鼓掌,表达着他们对报告团的敬意,同时也表达着他们学习昆山好榜样的信心。

  在扬州,报告团本来安排只在邗江区做演讲,但消息传出后,很多其它区和扬州市级机关的同志“眼红”了。6月22日上午,报告会改在了扬州大戏院举行,不仅邗江区的同志来,广陵区的同志来了,维扬区的同志来了,江都的同志也来了。当天早上8点刚过,扬州暴雨如注,但暴雨没能挡住扬州人渴望学习昆山的脚步。8点30分,报告会准时开始,扬州大戏院座无虚席。报告会开始前,扬州市委常委张京霞特意关照工作人员把会场的空调温度调高一点,因为很多人冒雨赶来,衣服都淋湿了,温度低了,怕他们要着凉。一上午的报告会,听众的衣服焐干了,听众的心也焐热了。

  “昆山经验”送上门

  在各地的报告会上,报告团成员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志罡、昆山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黄承圯、好孩子集团总裁宋郑还、昆山花桥镇上岸村村民周祥球介绍了昆山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验。亲身的经历、切身的体会,报告团成员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诠释,让“昆山经验”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江苏三泰啤酒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灵童说,听了“昆山经验”报告会,深受启发和鼓舞,感触很深,特别是昆山“好孩子”集团老总的演讲。“好孩子”集团靠着不断创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校办工厂发展成为世界童车市场冠军,了不起。“三泰”可以借鉴“好孩子”的成功经验,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加强自主创新,把企业做大做强。

  受到启发的不仅是邓灵童这样的企业家。各地报告会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会后自发的热烈讨论,说明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核心的新昆山精神激励了每一位报告会听众。

  丹阳后巷镇党委书记李刚告诉记者,亲身参与了“昆山经验”缔造的报告者通过具体的事例“以身说法”,让大家觉得“昆山经验”更加清晰。他最感兴趣的是苏州市委宣传部高志罡副部长和昆山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黄承圯的报告。听了他们的报告,他的最大感觉就是,政府任何时候都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就应该把为老百姓谋福利作为追求目标,而政府最需要做的就是做好硬环境和软环境。而丹阳市外经局沈留海局长更感激的是宣讲团毫无保留地把招商引资、拉长产业链的秘诀倾囊相授。

  泰州市高港区区委书记张爱平说,报告会对于高港的干部群众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既是学习先进、解放思想的动员会,也是激励高港超常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推进会。高港人要将昆山的宝贵经验,化作高港的生动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年再造一个新高港”而全力奋斗。

  “昆山速度”是压力,更是动力

  丹阳市委书记杨根林很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改革开放之初,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经济总量,丹阳都比昆山强,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昆山和竞争者拉开了差距。应该说,这些年丹阳发展也不慢,丹阳经济成倍数地增长,但是昆山的经济却是几何级数“翻着跟斗”增长。跟昆山一比,压力真是很大啊。学习昆山对于丹阳建设不含水分、老百姓得实惠、人民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虽然现在的发展环境和昆山此前快速发展的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学习昆山经验不能照搬照套,也不能生搬硬套,但昆山人的“三创”精神可以作为丹阳人实现“两个率先”的不竭动力,昆山的基本发展思路是可学可行的。

  通州市委书记陈照煌说,昆山和通州一江之隔,昆山取得的成就,通州人也应该能达到。为了赶上差距,通州市的各镇、市机关各部门都已经与昆山对口挂上了钩,23个乡镇、38个市级机关去昆山实地学习取经的已经有2000多人,学昆山、赶昆山的氛围在通州市非常浓郁。比照昆山,通州制定了镇、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今年一季度,通州11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不仅继续领先苏中,多项指标总量或增幅超过苏南部分县市。这次“昆山经验”的创造者们“送经上门”,通州人更加坚定了信心,昆山那样的全面小康,只要努力是完全能在通州实现的。

  宣讲团:“追兵”就在昆山身后半步

  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报告团的成员放下了各自手头的工作,在各地来回奔波,付出的不仅仅是辛苦。巡回报告的这几天,好孩子集团正在忙着下一代新产品设计的论证,总裁宋郑还常常是他的报告一结束,就立即赶回昆山处理公司事务,在另外一个城市下一场报告会开始之前,宋郑还再心急火燎地赶来“报到”。花桥镇村民周祥球家里有123亩的鱼塘,外出报告的几天天气闷热,是鱼塘最容易出现缺氧、滋生病害的时期。报告的那几天,他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回家。22日,得知昆山下了2个小时的大雨,刮西风,他特别紧张,经验丰富的他知道,鱼塘肯定缺氧了,连忙遥控指挥他的妻子,赶快把事先预备好的增氧剂撒到鱼塘中去。周祥球对记者说,这次出来,虽然付出了不少,但得到的更多。不出来不知道,现在昆山以外的这些地方发展真的是快得不得了。

  宣讲团本来是传授经验的,所到之处,看到沿江地区的快速发展,感到的却是紧迫压力。从城市整洁的市容,听众昂扬的精神状态,到各地经济发展的巨大成绩和潜力,都让宣讲团的团员们惊叹不已。他们惊呼:昆山与这些“追兵”相比,领先优势只有半步之遥。

  周祥球是个标准的农民,用他质朴的话说,昆山和他们比,就像国际田径比赛,冠军和其他竞争者之间只有几秒,甚至零点几秒的差距。昆山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甚至他们的明天可能比昆山还要好。陈炳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