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刘招华 "扛"18吨冰毒受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8:57 沈阳今报

  

刘招华"扛"18吨冰毒受审
这个院子是刘招华最后的藏身之所。
刘招华"扛"18吨冰毒受审
刘招华在接受采访。他,刘招华。在邻居眼中,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个能干的法警;在姐姐眼中,他是一个懂事的弟弟……

  但在现实中,他更是一个臭名远扬的大毒枭。如今他正面临着法律的严厉制裁。日前,记者探访刘招华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揭开了一个农家孩子成长、堕落的历程。

  新华社广州6月26日电(记者肖文峰)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世界最大毒品案首犯刘招华特大制造、运输、贩卖毒品案,26日在广州中院一审开庭审理。

  检察机关指控:1995年至1999年,被告人刘招华先后伙同同案被告郭锐荣、陈炳锡(已起诉)等人制造毒品甲基苯丙胺18吨多,从中获利3200多万元。

  2005年3月5日4点30分,福建省公安厅民警、武警官兵一百多人在福安市街尾某小巷发动突袭,刘招华在睡梦中束手就擒。

  据了解,26日同时受审的除刘招华及其制毒同伙郭锐荣外,还有另外4名被告人。据检察机关指控,2004年11月24日,公安部向全国发出通缉刘招华等人的通缉令后,被告人郭鸿飞、郭荣堂、阮锦平仍为其提供财物和隐藏处所,帮助其逃匿。被告人李晓青明知刘招华是公安机关的追捕对象,仍帮助其将赃款532万元转移,以逃避侦查。同时,李晓青还将120万元交付刘招华,协助其外逃。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刘招华构成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罪;被告人郭锐荣构成制造、运输毒品罪;被告人李晓青构成窝藏罪、转移赃物罪;被告人郭鸿飞、郭荣堂、阮锦平构成窝藏罪。

  广州市中级法院表示,将在查明各被告人犯罪事实的基础上,择日依法宣判。

  蜕变之路

  法警下海暴富惊人

  刘招华在平潭部队服役时是一个出色的武警;以正排级干部转业到福安法院担任法警时荣立“三等功”,是法院的“先进工作者”;被市里抽调去招商引资后,刘招华辞职下海办厂,直至因制造冰毒被通缉四处逃亡最后落网……

  刘招华曾经短暂工作过的福安法院,无疑是其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武警出身的好法警

  6月22日,大雨。福安法院法警大队办公室里,几名法警围坐在一起闲聊。对从法警大队走出去的刘招华,他们并不陌生。刘招华的“传奇”经历早已传得神乎其神。

  一名法警说:“他是武警转业安置到法警大队的,工作干得不错,还立过三等功,得过优秀工作者。”在这些年轻人看来,刘招华绝对是当时法警队的业务骨干和精英,凭他的能力,如果继续留在法院工作,前途不可限量。

  “那小子是个人才,当过武警,受过特种训练,很能打。”回忆起当年的刘招华,在福安法院工作多年的陈国栋(化名)翘起了大拇指。同事眼中的好青年

  在同事眼中,刘招华为人谦恭和蔼、乐于助人,是个好人,大家几乎挑不出他什么毛病。刘招华几乎成了“好青年”的代名词,颇受领导赏识。

  刘招华在福安法院工作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被市里抽调去招商引资。离开法院的刘招华在外面究竟干了什么,没有人知道。法院的老同志张道明(化名)说,刘招华慢慢转变直至走上制毒的不归路,差不多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他出去了,没人管了,不像在部队和法院时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慢慢就变质了。”嫌工资低下海经商

  一名熟识刘招华的老同事说,刘招华是一个很要强的人,渴望出人头地。当时他的工资只有50多元钱,对于一个家境贫寒受够穷困折磨的人来说,这点可怜的工资远不能满足,他曾不止一次地抱怨工资低。就这样,刘招华离开福安法院“下海”。

  当刘招华再次出现在同事面前时,他已是富甲一方的大老板。

  探秘旧巢

  毒枭安睡闹市之旁

  6月22日,细雨淅沥。

  街尾,福安市的一条老街。虽然已是市区偏僻所在,但这里商铺林立,车水马龙,日间依旧是一个闹市。

  记者反复询问探路,循着一个狭窄的巷口进入,穿行十余米,尽头是一幢红色大门的民房,门牌上印着“街尾27号”的字样。这个普通的门牌号,这幢普通的三层小楼,因为一个世纪大毒枭的藏匿和被抓,变得声名大噪。

  巷子深处很静,外面的喧嚣几乎被完全隔离。但这里并不是一个死胡同,大门的斜对面有一条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缝隙,穿出去就是宽阔的马路。即便巷口已被完全堵住,从这道窄缝里依然可以逃出去。

  对一个当过兵受过特殊训练,有着敏锐的反追踪反侦查能力,并且经历多年逃亡生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的人来说,这里才是藏身的最佳所在。不过,这次他很不走运。

  家庭离散妻子儿女流落四方

  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苏洋村是大毒枭刘招华的老家,他的第一家制毒工厂就设在这里。为了解刘招华的成长史,记者近日探访这个小乡村。第一任妻子:伤心欲绝出家为尼

  刘招华共娶过三个妻子,第一任和第三任妻子的两个儿子都曾由二姐刘月春抚养过,现在则都在各自的娘家。

  刘招华的第一任妻子在刘招华赛岐的制毒工厂被查封后伤心欲绝,出家为尼,至今也不知去向。这个妻子为刘招华生育有一个儿子,今年16岁,平时主要由外公和舅舅、舅妈照顾,每年寒暑假都会来赛岐看望姑姑。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受到家庭影响,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话不多。家人至今都不敢告诉他关于父亲的事,他也从来不问。但刘月春认为,即使亲人不说,孩子可能也知道,毕竟,当时通缉和抓捕刘招华时闹得满城风雨。但奇怪的是,孩子也从来不问关于父亲的事。第三任妻子:娘家寄养一儿一女

  刘月春说,弟弟的第三任妻子生育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现由外公外婆照看。女孩8岁,男孩5岁。刘月春以前从未见过那个女孩,只是在去年7月放暑假时孩子由娘家人带着来过赛岐一次,但只呆了3天就走了。男孩由刘月春抚养过几个月,此前由一个自称是刘招华朋友的女子送过来,说是刘招华的孩子。由于当时孩子还小,不懂事,便管刘月春叫“妈妈”,而不是叫“姑姑”。刘月春对这个孩子视如己出,疼爱有加。去年4月建阳娘家人来将男孩带走时,刘月春很难过。现在两家还是不时通过电话联系,刘月春说孩子现在有点懂事了,知道叫姑姑了。

  亲人讲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6月21日下午,记者在福建福安市赛岐镇前进街的一幢旧式三层小楼找到了刘招华的姐姐刘月春。儿时聪明酷爱化学

  仅比刘招华大一岁的二姐刘月春从小和弟弟在一起生长,与弟弟关系最为亲密,对弟弟也最为了解。

  刘月春说,弟弟从小就很聪明,读书的时候不用怎么下功夫,但成绩依旧很好。因为从小家境贫寒,家里只能靠父亲做豆腐维生。艰难的家庭环境使刘招华从小就很要强,知道分担家庭的困难。

  在刘招华12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重担落到了母亲身上。但母亲于1996年瘫痪,并于两年后去世。这对刘招华打击很大,当时他曾跟二姐发誓说要努力读书上大学,出人头地,为国家作贡献,也为家庭争得荣耀。为了供养弟弟读书,刘月春在小学毕业后主动放弃了上学。

  刘月春说,弟弟在读中学时很喜欢数理化,尤其在化学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以及过人的天赋。当时家里有很多化学方面的书籍。但最后,他还是因为家庭实在困难无法继续坚持下去。高二的时候,刘招华放弃读书,选择了当兵。他当时曾对二姐说,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一样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他希望能通过参军来改变家庭的命运。弟制毒姐从来不知

  刘招华从部队转业到福安法院当法警后,经常回老家看望亲人,并不时给家里寄钱,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刘招华从福安回赛岐老家办厂后,一直和兄弟姐妹们住在一起。当时弟弟在苏洋村租了地,办了个塑料厂,但亲属们一直不知道弟弟一下子哪来这么多钱投资的。

  刘月春说,当时她在家里帮弟弟做饭,带孩子,弟弟在苏洋村的塑料厂究竟在做什么,与什么人联系,她不知道,也从未进厂去看过。直到说是因为制造冰毒被警察查了,她才知道出事了。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未见过弟弟,至今已有10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