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论创新文化与更快更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9:04 河北日报

  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词,回荡在神州大地。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呼唤创新、渴望创新、崇尚创新。

  “没有适宜创造力不断涌现、创新活动自觉开展的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涌现出大量
的创新成果”;“创新产生于适宜的文化氛围里,成长于公众理解和支持的社会环境中”;“决定企业近期创新能力的是投入和人才;决定中期能力的是战略管理;而决定长期能力的是文化”……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理论界到实业界,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呼声,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培育全社会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文化。

  什么是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是一种勇于创新、支持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一种敢于冒险、勤于探索、鼓励竞争、宽容失败的精神状态。她是孕育创新的母体,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在竞争中获取优势、扩展优势、巩固优势的核心软实力。

  在当今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感到:先进生产力往往在最具创新意识的文化环境里诞生,也越来越明白:创新的事业必须要有创新的文化。

  环视古今中外历史演变的进程,追溯文明起落沉浮的踪迹,尽览企业经营的成败得失,遍观地方发展的兴衰变化,谁在创新文化上占据优势,谁就在发展中赢得先机!

  什么是更快更好发展?

  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是我省“十一五”的主要任务目标之一。完成这一任务,实现这一目标,获得创新文化的支撑至关重要!

  “十一五”时期,是河北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对于我们,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必须切实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创新。从资源推动到创新推动,河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十一五”时期,是河北实现跨越与赶超的关键时期。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前进。我们的速度必须更快一些,效益必须更好一些。实现更快更好,做到后来居上,创新是最佳途径,也是必然选择。

  发展需要创新,赶超需要创新。没有创新文化提供智力和精神的支撑,没有创新精神推动社会的深刻变革,更快更好发展就无从谈起。

  原因何在,症结何在———更快更好发展的创新事业离不开锐意进取的创新文化。

  立足全国,盘点河北,反观自身的创新能力,我们还不能盲目乐观,无论是在标志着创新水平的中国区域科技能力排行榜上,还是在反映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的主要指标———专利数据上,抑或是在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获奖项目的盘子中,对比先进地区,我们的差距还显而易见。

  在以知识产权为竞争标志的21世纪,我们虽然不乏天威新能源、华翼风电、新奥博为、神威药业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明星企业,但从全省看,尚未形成足够浓厚的创新氛围。

  答案在文化,差距也在文化。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和一些单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精神状态;“怕乱求稳,等靠跑要”的心理习惯;“急功近利,不管长远”的短视行为;“以官为尊,重官轻学”的价值取向;“论资排辈,等级森严”的制度障碍,形成一种排斥创新的潜文化,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经验和教训都证明:没有文化的支撑,创新只能是短暂的、局部的、零散的;没有文化的支撑,创新就缺乏持久的动力,“出得来,长不大,长大了,留不住”也就不足为奇。

  发展创新文化,就要正视差距、厚积薄发。

  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但也无需妄自菲薄;有正视差距的胆量和勇气,就有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历史上,河北曾经群星璀璨,不乏祖冲之、郦道元、郭守敬等创新先辈。现实看,“十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北也频有创新之举。从“一线两厢”的提出到“一条主线、两大支撑”的确立,从曹妃甸工程上马到文明生态村创建,无不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时代在前进,河北要发展。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求我们紧紧抓住机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发展创新文化,推进创新事业,为更快更好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发展创新文化,就要宽容失败、鼓励创造。

  任何创新,都意味着从无到有、开风气之先,总要伴随着风险,挫折、失败在所难免。美国硅谷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创业者们有一个共识:“失败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在硅谷,一个有多次失败经历的创业者,非但不会被排斥,反而被各企业争相雇用。只以成败论英雄,就会束缚创新者的手脚,压抑创新者的热情。宽容失败,才能使人重拾信心,百折不挠。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常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万马齐喑,往往意味着创新思维的衰退。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改革,给创新者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包容的氛围,有利于带来思想观念的激荡,有利于推动创新事业的步伐。

  发展创新文化,就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

  要不拘一格选人才,不问出身问学识,不重学历重能力,不论资格论水平;要为人才搭建一座宽阔的舞台,让他们在上面放心放手放胆施展才干;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让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使碌碌无为者遭到淘汰。

  河北环绕京津,可以说守着一座人才“富矿”,借才兴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潜在的优势还没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引进的人才,我们有时给的待遇并不低,最终还是留不住人。为什么?关键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人才。王选生前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动机主要并不源于金钱和荣誉,而在于对所从事工作的价值追求。今天,我们需要用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给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打造有利于其大展身手的创业舞台,真正使创新型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发展创新文化,就要脚踏实地、尊重科学。

  创新不是炫耀,不是作秀,不是刻意“标新立异”,而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些人为了一时的政绩而创新,只图其表,不问其实。如此“创新”,违背科学精神,劳民伤财,应当坚决予以摒弃。

  创新不可急功近利,而要尊重事物的内在规律。创新需要只争朝夕,更需要积淀和过程。任何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想法都与创新无涉。浮躁是创新的大敌,真正的创新者耐得住寂寞。有付出能坚持,有耐心肯等待,方能成就创新大业。

  发展创新文化,就要公众参与、全民创新。

  创新上升到文化层面,就成了一个群体的精神特质,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创新只有成为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才可以说形成了文化。创新不属于精英们的专利,平凡人也有创新的空间。你是一个教师,可以在讲坛改革教学方法;你是一个工人,可以在生产一线酝酿技术革新;你是一个普通公务员,可以去尝试新的群众工作方法……每一根血管都流淌着创新的血液,全社会就是活力迸发的肌体;每一个人都变成创新的音符,全社会就是一部动人的创新乐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创新产生力量,创新孕育希望。我们要切实加强对河北传统人文精神的深入研究,发扬其积极方面,抑制其消极方面,以培育具有河北特色的创新文化为核心,熔铸新时代的河北人文精神,形成推进我省创新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创新文化的激荡下,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燕赵大地必将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充满创新气质的青春河北,在“十一五”的发展道路上,一定会走得更快更好!

  冀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