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鄂尔多斯跨越式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9:28 北方经济报

  在第三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颁奖典礼上的发言

  文/鄂尔多斯市市委书记 云峰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感谢主办单位和各界人士的厚爱。鄂尔多斯是片神奇的土地,正是这片沃土及150万的各族儿女,给了我这份殊荣,作为草原人民的儿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对这片土地的责任和回报。

  记忆中的鄂尔多斯,96%的土地贫瘠、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向大自然索取着微薄的回报。现实逼迫我们作出了前无古人的历史性选择——禁牧休牧轮牧,实行舍饲圈养;转移农牧民、致富农牧民;让草原和生态休养生息;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经过六年多的坚苦奋战,如今的鄂尔多斯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植被覆盖率由“九五”末的不到30%提高到70%以上,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极大改善,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正在形成。

  鄂尔多斯曾是资源大市,经济弱市,财政穷市。发展中形成的经济总量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经营粗放,污染严重的局面一直制约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发展——关闭,再发展——再关闭,是走过的老路。必须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六个高”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产业集群,提升行业总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新型

能源重化工基地,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当国家煤电油运紧张局面出现时,我们依托神华等国家大型能源企业,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矿井,单井产能、装备技术、工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鄂尔多斯已经成为全国第一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引领着全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积极发展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比较优势的坑口电厂、煤矸石电厂等一批电厂,为国家“西电东送”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能源战略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在这里实施;一大批非煤产业正在建设之中。

  ——我们着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整合配置资源、提供发展条件,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鄂尔多斯,同时培育壮大了一批本土企业家队伍。

  ——我们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使鄂尔多斯成为全国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和国家羊绒标准化基地、煤液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建成了3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

  ——我们遵循“‘三化’互动水支撑、基础设施要先行规律”。市场化运作,自筹500多亿元社会资金,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水库、

高速公路、地方铁路等基础设施,鄂尔多斯机场年内开通运营,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核心区的规划和建设已彰显出独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魅力。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鄂尔多斯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检验和历史检验的发展战略,并一以贯之,创造了今天的鄂尔多斯。“十五”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发展最好、地区变化最大、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保持了30%和40%以上的高速增长,五年翻了两番,2005年分别达到550亿元和93亿元,五年累计创造的GDP总量是前51年的1.9倍;五年累计实现财政收入207亿元,是前51年总和的2.6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600美元,三次产业比调整为7.5:52. 4:40. 1,主要综合经济指标进入内蒙古前三位,经济总量进入西部145个地级市前15位,综合实力荣列中国百强市第5 3位。我们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率先免征农牧业税,率先实行了农村低保,率先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建立了完善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这些惠民政策,极大地焕发了全市各族人民热爱、建设鄂尔多斯的热情,形成了“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新时期鄂尔多斯精神。

  九曲黄河与古

长城环抱中的鄂尔多斯,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这里是著名的“萨拉乌苏文化”发祥地,7万年前古河套人就在这里迈开了文明的脚步;熊熊燃烧的“青铜火焰”铸就了远古的匈奴文化;秦直道上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佳话千古流传;大夏国都统万城历尽岁月沧桑;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传承久远文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英灵在这里祭祀,蒙古历史三大巨著,两部产生在鄂尔多斯。

  展望“十一五”,我们要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文明、发展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