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封钢穿梭在商业和非营利之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11:37 公益时报

  所有的公益事业中,企业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在整个公益事业的宣传报道中却是一个被排挤、排斥的对象,这 显然是不公平的。从封钢的此番改革不难看出,民营传媒的竞争已经从节目的内容上升到品牌意识上的竞争。

  -本报记者艾叶

  北京安外小关东里14号是一座幽静的院落。

  在综合楼的第三楼有一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嘉实传媒,观众所熟知的电视节目《影视新干线》、《娱乐特快》、 《重案调查》、《热点人物》、《目击者》就是在这里制作的。

  2006年5月,这个在娱乐、影视、深度报道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突出影响的民营传媒,开始转入“关爱”品牌战略 ,提出“关注社会、关爱人生”的口号,对节目进行全面改版,关注些弱势群体。这一战略性调整是媒体圈内人士没有料到的 ,甚至包括嘉实内部的员工也始料不及。

  想法:

  被自己的节目感动

  这次具有号召力的行动的发起者正是嘉实传媒的总裁封钢。封钢原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部资深记者,曾任中国中央电视 台第一届“3·15晚会”的总策划和总导演。创立嘉实之后,他成了一个具有商业头脑的企业家。在他看来,公益和商业并 不矛盾,相反,二者可以很好地结合。

  嘉实传媒曾经制作过一个节目,讲述的是四川的一个原本很幸福的家庭,因为父亲患病而罩上了阴影。父亲的手术大 概需要27万元。摄制组去到这户人家,把他们真实情况拍出来,把他们面临的窘境也拍得非常真实。

  节目播出的第三天,上海一位热心观众就和栏目组联系,要拿出60万元钱捐给这家人。栏目组的人闻后手足无措, 按理说应该转给慈善机构。但是当时嘉实没有建立这个机制,也不知道这笔钱往哪转。“说实话,我们当时非常蠢,”封钢回 忆说,“捐赠者希望这个钱能用在患者的救治上,但当当事人知道后,他家里的很多亲朋好友却等着要分这笔钱。这个钱当然 不能分,我们当时实在无奈,就做了一件事,我让一个记者带着钱去成都,把这笔钱在成都的人民医院开了一个帐号,由当地 公证处公证,这笔钱专门用于患者一个人的救治上。我让编导把这个过程全部记录下来,再做成一个节目播出,同时把这个事 点对点地告诉捐赠人我们是怎么做的。这个事情做完之后,捐赠者说,我没想到你们一个民营公司对我的捐赠款这么负责。”

  类似这种事,嘉实传媒一年之中遇到了十几回,给他们上了一课,也给他们以启示:既然有市场需要,为什么没有媒 体来做?为什么没有一个规范的管理能将它纳入国家的管道中来?

  决策:

  打造中国公益营销

  在谈到5月转型公益的初衷时,封钢说:“我们做市场了解到,各大媒体都有对公益事业关注的版面,但是确实没有 一个系统的规范性的操作模板。如果从差异化营销的定位来讲,我们觉得嘉实应该把这个平台拿出来,索性把它做纯粹、做好 ,这样对社会大众、对弱势群体、对公益组织、对嘉实自身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事实上,这个设想在形成之前,封钢和他的团队就摸索了一年多。2004年,广电总局下文规定任何民营传媒不得 以任何形式介入新闻报道。于是嘉实对原先的新闻栏目进行改版,调整方向,淡化新闻色彩,转向做情感,做纪事。因为嘉实 的创办人员大部分来自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所以纪实类的题材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得心应手。一路上,他们在摸索,从 2004年六七月份开始,到2005年年末,他们在实践中发现:一方面,节目收视率并没有因为转型做情感故事而有所下 降;另一方面,通过做情感故事,很多观众把他们节目组当成了公益组织,纷纷想通过他们对节目中人进行捐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家曾经因为丢掉了从《东方时空》带来的扎实的新闻制作功底而一度情绪低迷,却没想到一 个惊喜在等着他们。乐观者总能发现事物的积极面。凭着敏锐的眼光和对市场的判断力,封钢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嘉 实传媒打造公益营销的品牌。

  行动:

  团结公益三方力量

  谈到对营销的理解,封钢举了个例子:“全球的营销总裁科特勒接受我们一个专访,他跟我讲,中国最大的营销大师 是毛泽东,我认为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公益本身就是营销。原来我们传统观念是做好事不求回报,求回报就不对了。如果按 照科特勒的解读,世界范围所有事皆营销,小到夫妻的平凡生活,比如怎么处理夫妻的常规生活,怎么加强责任感等等,这就 是营销。”

  封钢认为,公益事业里的三个主角——公益组织、救助的对象、企业——需要一个力量把它们围在一起,这个力量就 是媒体。遗憾的是,这三方都没有意识到媒体的力量,而传媒行业的体制缺陷造成了企业的尴尬,对公益事业,很多企业“想 说爱你不容易”。

  “嘉实的此番改革,不仅要实实在在地为观众做事,而且要实实在在地支持企业的公益行为。”封钢表示:“我们必 须注意到所有的公益事业中,企业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在整个公益事业的宣传报道中却是一个被排挤、排斥的对象,这 显然是不公平的。”

  封钢相信公益组织、救助对象、企业、媒体四方的结合无论对哪一方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嘉实将倾力做这件事,而且 志在必得。

  “2003年非典时,我们给中国移动做了一个广告,效果非常好”。封钢回忆,“有一对夫妻,一个在北京的安贞 医院,一个在医院外面。在外面的妻子带着孩子站在一个小土坡上往医院里看,不舍得离开。他俩惟一的沟通就是靠手机短信 :‘我走了,我可能过两天要走了,我希望你把孩子带大。’全球通短信的人文关怀一下子得到了凸现。”

  作为公益营销试验的第一步,嘉实推出一档电视栏目叫《移动社会故事》,是一个以关爱为核心内容的电视栏目,主 要有几个板块:一个是《特别关爱》,用纪实手法来讲述的真情故事;第二个是《关爱在行动》,这个板块是要解决诚信问题 ,就是说,对这个栏目组报道过的人,一旦有人捐钱捐物,栏目组马上派记者把这个过程拍出来,点对点地直接回馈给捐助人 ;第三个是《关爱在线》,是一个求助信息;还有一个叫《关爱媒体连接》,是给媒体同行留的,建立一种日常信息的接轨。 不难看出,节目希望达到的效果就是,依托一个平台,让媒体和公益组织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一起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竞争力

  公益是市场,也是一个高度

  对于这样一个无论是从商机还是社会责任,抑或是企业形象等方面来说都非常令人乐观的战略性调整,嘉实并未大肆 宣传,封钢显然是低调的,他带领他的团队,在不断考证着此项改革的意义和可行性。

  “我几次出名都是遭遇了巨大的损失,打击了我”,封钢笑言,“但是我愿意做新鲜事,我常常跟员工说,你做大学 生怀孕了、大款包二奶了,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来做这个,哪怕今天这个白血病,明天

世界杯了,我们是在做一件对社会关爱 的事。”

  嘉实传媒下一步计划成立几个联盟:关爱公益组织机构联盟、关爱公益媒体联盟,还有城市台联盟、省级台联盟、卫 星台联盟。在做电视媒体同时,他们还涉足网站,把掌握的公益信息连接在一起。

  目前,嘉实传媒已经和中华慈善总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公益组织展开深入的合作。“我们将 依托我们的媒体平台,和所有愿意支持公益事业的个人、组织和企业合作,把中国的公益事业做大,也给企业提供更好的进行 ‘公益营销’的平台——不仅帮助他们宣传,而且帮助他们实施。”封钢说。

  事实上,此番涉足“公益营销”也是必然,嘉实传媒的主攻领域一直是“关注社会,关爱人生”的方向,与其他“全 心全意为人民娱乐服务”的同行有着很大的不同。不管怎样,选择了一个方向,就会有一条路;是一条路,就要走下去。未来 的嘉实是否同样会遭遇“公益营销”的尴尬呢?

  穿梭在商业和非营利之间,封钢的眼睛里充满了自信,大概,一个新的计划又在他脑子里形成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