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席评论:市民家史也是城市的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14:40 金羊网-羊城晚报

  □陈进

  改革开放走到今天,面对中国城乡的不断富裕,人民自身的财富积累日渐丰厚,已是名副其实地“藏富于民”,而回望历史,中国历朝历代也同样有“藏艺于民”的传统,很多技艺植根民间代代相传,正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无疑。据昨天同城媒体报道,广州市海珠区正用一个“发动市民建立家庭档案”的想法推进“名人档案室”建设,
着眼于藉此挖掘草根名人、街头卖艺名人进入官方文化视野———“政府将从资料详尽的家庭档案中挖掘坊间的能人艺士。”这可谓真正重视自古藏艺于民的中国传统,也从家庭档案的角度为国民社会建构提供了有系统的良方。

  按照档案部门方面的设想,第一步要做的是“积极倡导市民建立家庭档案,养成市民关注自身历史的习惯”,这就比我们祖先仅记宗代的族谱要丰满全面得多,比如在相关报道的例举中,海珠区档案局局长张远环示范的“家庭档案”内容,就包括有其个人的家庭档案资料,甚至他儿子的成绩单、家电保修单、书信等在其中,如果许许多多家庭可以欣然加入,简直是为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和人类学提供了大量第一手原始资料,市民们“关注自身历史”本是小事一桩,却原来也可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

  民间艺术曾几何时是被当作雕虫小技的,也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推广,才让政府和民众都开始重视如同文物一般珍贵和湮灭中的这些艺术形态,那里面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艺术基础和人文命脉。如今,庙堂与江湖可以如此“并存”,从官方认知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对民间艺术真正的理解和尊重,而藏艺于民也真的需要档案保障。

  根据报道,正是海珠区“自古风雅,是岭南画派的发源地”的历史背景,加上因“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海珠区内多有擅长字画的能人藏身陋巷之中”的人文现象,催生出这个新意扑面的“民间名人堂”计划,藏艺于民这次“点醒”名人档案,显然立足于广泛的动员,像他们计划培训街道办事处的档案员,向市民推广家庭档案的制作方法等等举措,都显示了巨大的决心,对广州这样一个有市民社会气质的城市来说,难能可贵。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