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招办负责人提醒——避开志愿填报四大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0:31 江南晚报

  咨询分数线、咨询参考线、甚至咨询要如何才能填报具体院校———昨天在锡举行的高招咨询会几乎成了许多家长的“扫盲会”。记者在咨询会上现场采访了数十名考生和家长,将他们所提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并就此采访了市招办有关负责人。他强调,对平行志愿录取原则一定要详细了解,这是填报志愿的基础。此外,志愿填报还要谨防几大误区。

  A、B、C志愿不需看顺序尽管在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下,每个考生的每个志愿对
每个学校都是第一志愿,但家长简单地认为A、B、C志愿就不需要计较先后就是一个误区。

  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具体地说:在对某个批次投档时,计算机投档系统将严格按照考生的五门高考总分从高到低顺序逐个检索、投档,当检索到某个考生时,再依次检索该考生所填报的A、B、C或A、B、C、D、E院校志愿,只要被检索的三所或五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由高校决定该生录取与否及所录取的专业。如该生填报的志愿经检索后均不符合投档条件,该生则无法被投出,此时该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院校志愿的检索、投档机会,系统将进行下一个考生的检索、投档过程。也就是说上一个高分考生的A、B、C或A、B、C、D、E未完成检索、投档过程,就不会对下一个低分考生进行检索、投档;上一个高分考生的C或E院校的投档将优先于下一个低分考生的A院校的投档。

  按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根据各校提出的调档比例(不超过1∶1.2),对本批次上线考生进行平行志愿投档时,对五门科目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其语、数、外三门科目分数之和从高到低排序投档,如上述三门科目总分仍相同,且这部分考生的志愿中包含了相同院校的志愿,则将这部分同分同志愿考生全部向该院校投档。

  家长们可以在上述的录取过程中看到,录取过程是“依次检索”各个志愿的,还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因此A志愿对特定分数段、特定录取段的考生来说就十分重要了,它是一个首选志愿。第一,A志愿如果投不进,那么落到B、C志愿时就要冒一定的风险。第二,当考生的A志愿符合投档条件,即向A志愿学校投档,那么B、C志愿将不再起作用。

  志愿填报就是家长的事很多家长都认为,考试是孩子的事情,志愿就是自己的事情。对此,市招办负责人认为是错误的。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对自己的专业表示不满意,一旦被问,为什么当年要选择这个专业,他们大多会回答,都是父母做主的,自己不知道。虽然其中有推诿的成分,但是不能不承认,不少家长确实在填报志愿时仅简单地询问过孩子的意见。

  有关专家认为,在填报志愿时,孩子要和家长一起参加,对一些不熟悉,甚至,没有听过的专业一定要上网查询,对想要报考的院校一定要在网上认真察看,了解情况。这样不但让孩子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规划也能有初步的印象,减少专业不对口现象的出现。

  专业和院校一定要“统一”选学校和选专业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看来似乎是统一的。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除了特别好的考生可以任意选择外,一般的考生要兼顾好学校和好专业似乎是不太可行的。如果分数仅仅上线,要选择一个好学校就已经相当吃力了,那么专业就只能“将就”一下,比如填报专业服从,或是选择该校最“便宜”的踏线专业。相反,如果把选择专业放在前面,那么又可能需要牺牲学校。从“白皮书”上可以看到,一些高校虽然录取分数线不高,但是其中一些专业的分数线却相当惊人,可见这些专业今后无论在就业还是继续就学上都有着比较好的前景。一些专家分析,看学校还是看专业要根据考生具体的情况而定。分数选择面有限的考生,要看你是用它来完成自己的梦想,选择自己喜欢的院校,还是更加实际的考虑,选择将来容易就业的专业等等。

  预估线基本等于分数线家长在招生咨询会上最喜欢咨询的就是各个学校的“分数线”,这类“分数线”被业内人士称为“预估线”。预估线和最终的录取分数线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一所高校的最终录取分数线是由在一定分数段内填报该校的考生数所决定的。因此,录取分数线只能客观地出现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之后。一些高校招生办人士也提醒,预估线不一定准确,且不排除高校招生出现“大小年”的情况,因此预估线只能作为参考,而不是一个重要的依据。(祝筱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