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 > 正文

青藏铁路环保投入大 钱花得很到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3:55 新华网

  即将全线开通的青藏铁路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5.4亿元的环保投资也使之成为中国铁路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型绿色工程”。

  在铁路即将试运行之际,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审计调查表明,青藏铁路环境保护工作达到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青藏铁路环境保护投资基本落实到位。

  这也意味着,青藏铁路开工前确定的江河水质不受污染、水土流失防护得力、高原植被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迁徙自由、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等环保目标有望实现。

  2005年,

审计署组织了对
青藏铁路
格尔木至拉萨段铁道环境保护资金的审计。路段全长1142公里,总投资330.9亿元,其中环保占总投资4.6%。

  截至2005年6月底,环境保护已完成投资14.5亿元。

  青藏铁路穿越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线珍稀物种丰富,生态类型独特、原始,环境敏感,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在工程建设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已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李金华说,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和拉萨指挥部按照“先验工后计价”的原则,“及时拨付”环境保护资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是好的,“审计调查未发现严重违规使用资金的问题”。

  李金华说,该路段33处野生动物通道已全部建成,审计实地调查的4处通道全部达到了有关技术要求。已完工的保护沿线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的护坡、挡土墙、冲刷防护、风沙防护、隧道弃渣挡护等设施,基本达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要求长度的两倍以上,弃渣挡护率达到10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要求采取的冻土和湿地保护措施已全部完成。

  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003年至2005年在藏羚羊迁徙期间对楚玛尔河至五道梁区间的观测,由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经野生动物通道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繁殖的藏羚羊,2003年为400多只,2004和2005年均为1500只以上。

  “藏羚羊通过铁路之前观望停留时间从几天缩短到1小时内。这些都表明野生动物通道的作用已显现,藏羚羊已逐渐适应了铁路建成后的环境变化。”

审计署3月29日公布的审计结果公告说。

  除此之外,根据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结果公告,15.4亿元的投资还主要用于植被、自然景观保护和水土保持、冻土保护、湿地保护,以及污染防治。

  为保护沿线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环评报告”要求实施护坡、挡土墙、冲刷防护、风沙防护、隧道弃渣挡护等工程;对取弃土场、砂石料场、施工便道和营地场地等临时工程,在站前工程完工后除留作站后工程施工和运营期继续使用外,都需进行地表、植被恢复。至2005年6月底,全线实施完工的相关防护设施工程基本都在“环评报告”要求长度的两倍以上。

  为保护多年冻土和路基稳定,“环评报告”要求采取以桥代路、安置热棒和铺设片石等措施。至2006年6月,“环评报告”要求采取的冻土保护措施已全部完成。

  截至2005年6月底,铁路全线建成了总长10.56公里的20座代路桥,抛填片石和换填渗水土达7.2万立方米,有效地保持了湿地地下水的连通。

  审计调查还指出,铁路沿线已基本实现了“环评报告”提出的集中收集、外运或处理污染物的要求,青藏铁路跨越的河流和邻近的湖泊水质与铁路建设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记者许林贵、孟娜、杨跃萍)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