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热点快评:博客:改变学人言论生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5:11 金羊网-羊城晚报

  □周云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在自己的博客中批评玄幻文学,结果遭到来自80后作家以及网民的“围攻”。类似的以博客为平台的“网络战争”近来频频出现,韩寒与白烨的争论最后成了不折不扣的骂战。而试图比较章子怡与孔子高下的北大教授张颐武也把火烧到了自己的博客。

  对于像陶东风这样的学人,博客无疑提供了一个新的言论平台。在这之前,他们的言论大抵只能通过学术刊物或传统媒体发布,这自然要受到很大限制。发表之后,影响也有限,专业刊物令非专业人士望而生畏,少有人问津。即便在媒体上公之于众,也是一种单向的发布,读者看了有话要说,也无地可说。如此,学人与大众之间的交流一直存在着极大的障碍。有些问题学人间讨论得轰轰烈烈,但大众却毫不知晓,更谈不上参与。如前些年人文精神的讨论,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最后都成了远离大众的“茶杯里的风波”。而网络的出现,尤其是博客的出现,使学人的思想言论很容易就与公众面对面了。对于学人而言,想唱就唱,在形式上可以完全无拘无束,不必考虑那么多的学术规范,在内容上也少了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有一说一,畅所欲言。对于读者来说,也能方便地与学人对话,或赞或弹,都可以自由发言。

  听到赞扬和认可对于学人来讲当然是件高兴的事,但问题在于,在网络中、在博客上,学人也听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甚至谩骂。博客拓展了表达的空间,但也增加了挨骂的风险。与学人间温文尔雅的“商榷”相比,网民的批评就要粗糙许多,如陶教授所言,有些甚至是“肮脏恶毒”的。

  对于正在或准备“博一下”的学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是自由表达的诱惑,另一方面是挨骂的风险。不同的声音中,有些是理性的辩难,但也有大量的毫不讲理、出口成“脏”的东西。这不尽合理,但也是每一个打算在博客上发言的人必须面对的真实存在。

  在我看来,能够自由发言,让自己的思想声音面对公众,终究是一件好事,所以能博还是要博一下,与公众充分对话,让学问走出书斋,对于学人,对于公众都是有利的。有反对意见也不要紧,意见分歧本来就应该是常态,万众一声才是不正常的。对于那些不得不面对的不讲道理的谩骂,权当是修身养性好了。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网络和博客给予我们表达的自由,但自由伴随着责任,不管是写博客的人,看博客的人,都要珍视自己的权利,多讲道理,少骂人。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