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老城区发现零星登革热病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03:23 金羊网-新快报
广州老城区发现零星登革热病例(图)

老城区发现零星登革热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越秀区蚊患较严重

  据市爱卫办透露,今年首次发现登革热病例是越秀区。据监控发现,由于广州近期高温多雨,蚊虫繁殖“提速”,麓湖一苗圃内许多花盆的积水中检出孑孓(蚊子幼虫),数量比“警戒线”超标13.8倍。为此,爱卫办已紧急召集市政、卫生、街道等多个部门,联合部署灭蚊工作,市、区疾控中心已在白云街投置了专门的观察仪器,收集辖内蚊子以做分析,看
其是否带有登革热细菌。

  据了解,为控制蚊子来源,白云街、登峰街近日已在辖区内积极清理街巷内的积水和杂物,并每隔一两天对绿化带、下水道以药物喷洒或烟熏方式进行消毒。

  全城动员除积水

  市爱卫办主任戴钿说,市爱卫办将在近日对越秀区进行彻底的清理行动,其他各区也将对近年来曾经发生过登革热的疫点进行地毯式的重点防治和处理,将登革热控制在萌芽状态。

  未来一个月,公园、工地、人防工程、废品收购点和花圃、苗圃以及缸罐存放点都是灭蚊的重点区域,市内各有关部门将逐个落实清除积水和消杀成蚊措施。各区爱卫办也会深入各家各户,动员和组织辖内人民群众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积水。

  患登革热常有发热头痛

  “广州天气持续高温,市民纷纷换上短衫短裤。这种天气恰恰有利于登革热的传播。”广州邮电医院急诊科周洪跃主任说,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气温上升将增加蚊子叮咬率和感染人类的能力,人群穿衣裸露也方便了蚊子的叮咬。每年5月到9月这段时间,广州都会出现登革热病例,广大市民应格外小心。

  周洪跃主任指出,通常感染登革热都会有发热头痛的症状。最直接预防登革热的方法是穿长袖衫及长裤,并使用驱蚊剂或用花露水涂抹在身上,而且应避免去阴暗潮湿的地方。

  患上登革热也不必太紧张,因为轻型登革热的症状类似流行

性感冒,只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就可康复。但一旦出现39℃以上高烧并伴有头痛、全身肌肉痛、皮疹或面、颈、胸部潮红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近年广州发现逾千例登革热

  ●2002年,广州市曾发现1400多例登革热报告病例。

  ●2003年,八、九两个月份共发生登革热病例1068例。首例登革热病例并非本地病例,而是从新加坡输入的。

  ●2004年,截至8月10日,广州共发现登革热病人44例。当年7月下旬新增的十多名登革热病人全部出现在登峰街横枝岗一带,首例病例也是从印尼输入的。

  ●2005年,6月份一名少妇从新加坡回到广州海珠区,两天后突然离奇发烧,高热不退且出现咳嗽症状,经确诊染上登革热,是当年首例输入性病例。

  新疆动用飞机灭蚊

  新快报讯 (新华) 对付小小的蚊子,居然动用了飞机。面对入夏以来日益猖獗的蚊子,新疆阿勒泰地区自6月26日起,雇用一架飞机沿额尔齐斯河两岸实施灭蚊作业。

  执行此次灭蚊任务的是新疆通用航空公司的一架运5型飞机,这架飞机计划飞行90架次,在阿勒泰地区的北屯等地上空实施喷药灭蚊作业,喷洒范围集中在北屯城区、额尔齐斯河谷及福海县湖滨浴场等地。

  八招防登革热

  1.清洁阻蚊。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积水,盆罐倒置,花瓶及时换水。

  2.药物杀蚊。户外可用菊酯类药物和敌敌畏,家庭可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蚊。

  3.蚊香驱蚊。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蚊帐避蚊。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5.植物拒蚊。在室内栽一两株

西红柿,在门前窗后栽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蚊子于门外。

  6.气味扰蚊。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在身上或枕头洒些

香水;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这些气味都会让蚊子“闻而生畏”。

  7.服药防蚊。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维生素B后,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闻到自然“逃之夭夭”。

  8.光源退蚊。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