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华网记者感受"青1"、"藏2":民族性、高科技、人性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14:31 新华网

  

新华网记者感受"青1"、"藏2":民族性、高科技、人性化

  六名青藏铁路公司西宁客运段的乘务员在格尔木火车站合影(新华社6月26日摄)

  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记者朱继东)7月1日上午,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在格尔木火车站举行。伴随着长长的汽笛,格尔木至拉萨首趟旅客列车,载着600多位劳动模范代
表、各族各界代表和普通旅客,缓缓驶出格尔木车站。多名新华网记者分别乘坐从格尔木开往拉萨的“青1”次和从拉萨开往格尔木的“藏2”次列车,亲身体会到了青藏铁路列车的民族性、高科技、人性化特色。

  浓郁民族特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新华网记者感受"青1"、"藏2":民族性、高科技、人性化

  雪域父老欢庆青藏铁路通车(新华社发)

  从格尔木开往拉萨的青藏铁路首发列车车次编号是“青1”次,从拉萨开往格尔木的首发列车的车次编号是“藏2”次。上午7时30分许,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的首发旅客列车“青1”次开始请旅客登车。新华网记者张旭东、刘诗平等在“青1”次旅客列车车厢内看到,车内装饰既简洁、明快、通透,又具有青藏高原特色,体现了青藏高原的文化艺术、民俗民风;旅客列车的软卧车和餐车装有电视,内置8套电视节目可供旅客自由选择;列车车厢的电子屏幕上滚动着中、藏、英三种文字,介绍登车的注意事项以及沿途的风景点。

  新华网记者边巴次仁看到,“藏2”次列车车头上,红色长方形的彩匾上写“热烈庆祝青藏铁路通车”的大字,并饰有白色的哈达。劳动模范、民族宗教人士、青藏铁路建设者代表身着各具特色的盛装,在车厢里汇成了五彩缤纷的海洋。 边巴次仁在“藏2”次客车上还注意到,与一般火车两节车厢之间的隔门只向一个方向开不同,列车首次实现无障碍通过,为双向摆门。门上藏文化风格的纹饰和图案,让人耳目一新。

  青藏铁路沿途有300多个重要的景区景点,串起了青海和西藏两省区大部分旅游资源的精华。青藏高原历史文化独特、宗教文化神秘、民族风情浓郁,千百年来,以其神奇的魅力和神秘的色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新华网记者看到,随着列车的运行,旅客们会发现很多过去只有在看小说、听神话时才有的景物,看到金银滩草原、唐古拉山、昆仑山、可可西里等这些梦里曾多次梦到的美景,旅客们脸上那种不加掩饰的喜悦在相互“传染”,整个列车上被一种喜悦的气氛所笼罩。

  

新华网记者感受"青1"、"藏2":民族性、高科技、人性化

  拉萨火车站首批藏族职工上岗(新华社发)

  在“藏2”次列车第六车厢里,新华网记者杨步月、边次和吕雪莉看到三四盏闪光灯一起对准了脸色黝黑的土登当曲,生动地记录下了他兴奋的一瞬间。土登当曲来自西藏那曲县,他幸运地成为青藏铁路开通庆典列车的首批旅客之一,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乘坐火车。“没想到,这辈子我还能坐上火车!”身穿藏袍、头上盘着一圈辫子的土登当曲对记者说。记者注意到,土登当曲的“英雄结(辫子)”是用新的红头绳编的。他说,因为今天是大喜的日子。

  在“青1”次机车驾驶室里,驾驶员马元财、朱红寿正熟练地操作着各个操作纽和仪器,为自己能完成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倍感兴奋。他们告诉新华网记者,1994年,来自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马元财和来自青海平安县的朱红寿从兰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就来到了格尔木,他们一直在青藏铁路西格段(西宁至格尔木)驾驶机车,长期的高原生活使这两位机车司机已经完全适应了青藏线的工作。为了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的驾驶需要,2005年7月,他们专程到铁道部设在西南交大的学习基地学习,经过半年的“单司机操控”理论学习后,今年1月回到格尔木进行实际操作。

  新华网记者同时看到,负责执行“藏2”次列车的青藏铁路西宁铁路段菜谱极具民族特色,其中第一道菜是藏式名菜角卜。列车员告诉记者,今天中午将为全车乘客提供免费午餐——牛肉盒饭。在餐车的每张餐桌上,都摆放着藏羚羊的小雕塑,提醒乘客关爱这一珍稀动物。不少旅客拿着藏羚羊的小雕塑爱不释手,有的人甚至问列车员“卖不卖?”

  高科技创新保障是最引人注目之处

  

新华网记者感受"青1"、"藏2":民族性、高科技、人性化

  

新华网记者感受"青1"、"藏2":民族性、高科技、人性化

  青藏旅客列车有很多技术创新(新华社发)

  新华网记者在“青1”次和“藏2”次列车上了解到,所有青藏旅客列车都有六大技术创新:首创的供氧系统、高可靠性的电气系统、绿色环保的独特设计、满足高原低气压的设备设施、特有的防紫外线和防风沙措施、独有的大功率高原发电车。在特殊的高原气候条件下,这种高科技创新保障自然成了“青1”次和“藏2”次列车最引人注目之处。

  青藏铁路格拉段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以上占总长86%,旅客必须补充氧气。为此,“青1”次和“藏2”次列车都设置了供氧系统,这是青藏铁路旅客列车特有的关键设备。新华网记者看到,列车在制氧机上设有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设置的氧气袋充装接口,可以充装便携式富氧空气袋,向有特殊需求的旅客提供富氧空气;列车供氧系统采用整列冗余互备设计,车下制氧用压缩空气供风管路全列贯通,当1至2台空气压缩机出现故障时,仍能满足向整列车供氧的需求,且供氧标准不降低;列车每辆客车均设有供氧设备,通过分布式和弥散式向车内供氧,提高了车内的氧浓度,满足了旅客在高原补充氧气的需要。分布式供氧是将制氧机产生的浓度40%左右的富氧空气直接送到每位旅客便于吸氧的位置,可以通过鼻式吸氧气管单独吸氧,满足不同旅客对氧气的需求量。弥散式供氧是将制氧机产生的浓度约为40%左右的富氧空气送入主风道,再与新风和回风混合后送入各车厢,使车厢的氧浓度达到23.5-25%,满足大部分旅客供氧需求。

  新华网记者同时看到,“青1”次和“藏2”次列车都安装有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可以对空调系统、供电系统、逆变和充电装置、塞拉门、电子防滑装置、车轴温度报警装置、烟火报警装置和行车安全诊断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列车实现了“无主式”监测和控制,即在任一辆客车均可对车列的其它任何一辆客车进行监测和控制,建立了集检测、控制和管理决策为一体的高度信息化安全监控系统;列车上电器控制系统采用数字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实现了客车电气系统的智能化、系统化、小型化和数字化;车厢内设有旅客信息系统,可以显示当前列车运行速度、所在地海拔、车内外温度及其他旅客关心的信息;网络传输和无线传输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列车运行状况与地面的信息交换,在GPRS网络覆盖的地区,地面可远程监视列的运行状态。

  

新华网记者感受"青1"、"藏2":民族性、高科技、人性化

  飘扬在藏北“无人区”神山上的经幡(新华社6月13日摄)。

  青藏线格拉段有547公里的常年冻土地段,生态环境脆弱,环保要求极高。新华网记者看到,为满足客车在青藏线运行时“污水污物零排放”的要求,列车对相关系统进行了全新设计。“青1”次和“藏2”次列车上都装有污物收集装置,排泄物通过真空集便装置和连通管系集中收集到车下吊装的污物箱内,污物箱的容积可以满足连续运行42小时无须排放的要求。列车采用了低烟无毒、阻燃防火材料和自动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以及方便快捷的灭火器装置,可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将火险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人性化设计和服务感动每位旅客

  

新华网记者感受"青1"、"藏2":民族性、高科技、人性化

   这是“青1”次列车车厢外的污水排放接口处(新华社记者唐召明摄)

  新华网记者边巴次仁在拉萨开往兰州的“藏2”次列车上看到,这列客车共有8节硬卧车厢、2节软卧车厢、3节硬座车厢,每节硬卧车厢定额60名,软卧32名,硬座98名。进入宽敞整洁的硬座车厢,明显感觉到对座座位间的空间较大,座椅舒适大方。车内座席与普通列车一样按2+3布置,定员98人。定员32人的软卧车,分为8个包间,按上、下两层分布的卧铺,每个铺位都加装了液晶电视,内置有8套影视节目,供旅客自由选择观看。同时,有呼叫服务按钮,实行无干扰服务。硬卧车定员60人,车内卧铺按上、中、下三层布置,卧铺与走廊采用半封闭形式,休息环境适宜。

  新华网记者看到,“青1”次列车为每位旅客准备了铁道部运输局制作的《青藏高原列车使用说明》,有分布式供氧气接口、电视机使用、电开水炉、高原旅客注意事项等内容。写有“八荣八耻”内容的镜框,也悬挂在每节车厢的一端。

  8岁的张紫䶮坐在青藏铁路庆典列车“藏2”次4号车厢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车厢里的一切。出生在甘肃的张紫䶮是拉萨市北京小学二年级学生,父母都在拉萨工作。作为西藏教育界的小学生代表,他是首趟出藏列车里年龄最小的乘客。他以前从兰州到拉萨都是坐卧铺汽车。“得走三天三夜,有时特别颠,很挤很累。” 张紫䶮谈着从公路进藏的感受,“我感觉火车很干净,很宽敞,还有小桌子。”

  

新华网记者感受"青1"、"藏2":民族性、高科技、人性化

  一列客车驶经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新华社记者殷刚摄)

  新华网记者看到,为确保列车内紫外线强度不至于过高,“青1”次和“藏2”次列车的车窗玻璃选用了低辐射中空玻璃,紫外线透过率不高,经过滤后,车内紫外线强度与平原环境下基本一致。新华网记者看到,大昭寺喇嘛轮珠第一次坐火车,他一边擦着额头上滚下的汗珠一边说:“列车车厢很干净,也很漂亮。”也许是太激动了,他笑笑说:“就是太热了”。

  除了都设置了供氧系统向有特殊需求的旅客提供富氧空气,新华网记者同时看到,“青1”次和“藏2”次列车电开水炉都采用了无机纳米技术过滤和紫外线杀菌措施,经过滤和杀菌的水质达到了国家饮用净水水质标准,满足了低气压下水沸腾温度不足时旅客饮用水的质量要求。列车的厕所集便装置采用真空式,采用新型的真空喷射器,解决了高原低气压对集便系统真空度、抽取真空时间和冲洗循环的影响。青藏旅客列车上还装有废水收集装置,废水通过排水管系收集到污水箱,污水箱600到800升,可以满足连续运行18小时无须排放的要求。青藏线雷电频繁,特别是地滚雷时有发生,为避免雷电对电气系统的破坏,消除对旅客人身安全的威胁,列车首次装用了防雷系统。

  更多相关报道:

  

新华网记者感受"青1"、"藏2":民族性、高科技、人性化

  这是已竣工的拉萨火车站主体建筑(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 摄)

  新华网格尔木7月1日电(记者张旭东、刘诗平)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具有浓郁的现代化色彩和民族特色。

  记者今天早上在格尔木火车站看到,站台上,旅客正在陆续登上“青1”次列车。一些旅客纷纷拍照留念,有的旅客举着党旗和列车合影。

  记者在列车上看到,与一般火车两节车厢之间的隔门只向一个方向开不同,列车首次实现无障碍通过,为双向摆门。门上藏文化风格的纹饰和图案,让人耳目一新。

  

新华网记者感受"青1"、"藏2":民族性、高科技、人性化

  6月13日 高原圣地――塔尔寺 塔尔寺著名建筑――八宝如意塔(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新华网拉萨7月1日电(记者杨步月 边次 吕雪莉)“你们放心,我已经上火车了!”7月1日上午9时许,已经进入由拉萨开往兰州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庆典列车的藏族牧民土登当曲,拿出手机激动地告诉家人说。

  在“藏2”次列车第六车厢里,记者看到三四盏闪光灯一起对准了脸色黝黑的土登当曲,生动地记录下了他兴奋的一瞬间。

  土登当曲来自西藏那曲县,他幸运地成为青藏铁路开通庆典列车的首批旅客之一,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乘坐火车。

  负责执行拉萨至兰州首发列车的青藏铁路西宁铁路段菜谱极具民族特色,其中第一道菜是藏式名菜角卜。列车员告诉记者,今天中午将为全车乘客提供免费午餐——牛肉盒饭。在餐车的每张餐桌上,都摆放着藏羚羊的小雕塑,提醒乘客关爱这一珍稀动物。

  

新华网记者感受"青1"、"藏2":民族性、高科技、人性化

  6月28日,一位旅客在西宁火车站展示旅客健康登记表和刚买到的西宁至拉萨火车票。(新华社发)

  8岁的张紫䶮坐在青藏铁路庆典列车“藏2”次4号车厢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车厢里的一切。作为西藏教育界的小学生代表,他是首趟出藏列车里年龄最小的乘客。

  出生在甘肃的张紫䶮是拉萨市北京小学二年级学生,父母都在拉萨工作。他以前从兰州到拉萨都是坐卧铺汽车。“得走三天三夜,有时特别颠,很挤很累。” 张紫䶮谈着从公路进藏的感受,“我感觉火车很干净,很宽敞,还有小桌子。”

  张紫䶮说他很喜欢拉萨,喜欢布达拉宫,喜欢林芝的八一镇,那是他爷爷奶奶工作的地方。他也很想去北京。当记者告诉他,到北京坐火车得两天两夜时,他说,三天三夜从兰州到拉萨都没问题,两天两夜能受得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