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焦点关注:664万“军团”在外闯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00:1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记者李国  

  为劳务输出搭建平台,努力打造品牌,重庆一年劳务收入达200亿元——

  “政府搭台,市场导向,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近日,广东省和重庆市加强两地劳务输出合作协议签订。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重庆将向广东输出劳务人员13万余人。

  重庆市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就业矛盾也突出。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664万人,占全市劳动力资源总数的46.5%。数据显示,在这庞大的劳务军团中,有51.6%的人转移到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44.8%的人在西部地区,3.6%的人在中部地区。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形成了以东、西部为主的全方位转移格局。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努力,重庆初步形成了“重庆师傅”、“富侨保健”、“石龙技工”、“重庆月嫂”、“五金巧匠”、“黔江港务装卸”等劳务品牌。

  将劳务品牌注册商标,在国内并不鲜见,山东有“山东好汉”、“沂蒙嫂子”,四川有“川妹子”,陕西延安、米脂两地甚至还为了一个“米脂婆姨”争得面红耳赤。而重庆的第一个劳务品牌则是由进城务工农民刘晓萧1998年申请注册的“棒棒军”。

  前些年,一部重庆方言剧《山城棒棒军》红遍大江南北,在淋漓尽致地展现“棒棒”这一重庆市极富地方特色的特殊打工群体勤劳、朴实、善良本性的同时,也给外地人留下了重庆劳务大军的最初印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怀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梦想,从农村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浩浩劳务大军中的一员。据统计,去年重庆市劳务收入超过200亿元。与此同时,劳务人员从事的职业也由过去以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为主,向技术型、专业型、知识型工种转变,劳务输出方式则由散兵游勇式自主外出向组织化的有序输出转变。

  600多万人的庞大队伍,一年200亿元的劳务收入,使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新时期的一大产业,同时也成为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性课题。

  “今年以来,重庆市流向新疆的农民工较去年增长了40%以上。”重庆市劳务办负责人6月23日告诉记者,“新疆已成为重庆农民工尤其是一些年纪稍大、技能不高的农民外出务工的首选!”

  据重庆市劳务办初步统计,在新疆务工的重庆籍农民工中,从事种植业的最多,承包的土地已超过5万亩。除了“石龙技工”外,装卸工、砖工也在当地劳务市场上逐渐有了竞争力。

  去年重庆市在粤务工人员劳务收入100多亿元,其中40%汇回重庆。据介绍,渝粤两省市已初步达成共识:首先,双方明确了广东省为重庆市的劳务输入基地,重庆市为广东省的劳务输出基地,双方劳动保障部门将相互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以及市场的长期动态;其次,重庆将根据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信息,为广东省开展定向劳务培训,建立起需求———培训———输出的链条,推动合作成功;三是在重庆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劳动就业服务站,对输出的人员进行跟踪服务;最后,对于重庆籍务工人员在广东就业时发生的劳务纠纷以及劳动保障方面的问题,双方将进行联动,共同协调,妥善解决。

  来自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的调查发现,如今,在外务工农民已不再局限于乡镇工业和传统手工业,而是向一、二、三产业全面进军,主要集中在建筑、服装、餐饮、焊工、车工、电子、家政、装卸等非农产业。

  门出得多了,见识广了,外出农民工素质也提高了。数据显示,该市外出务工农民参加过专业培训的比例达到17.2%,比2004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外务工农民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达到12.2%,比2004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在构建劳务经济产业体系中,除了培训、组织输出、维权,政府另一个当务之急的重要职能便是打造响亮的重庆劳务品牌,并以此提升重庆劳务军团的对内对外整体形象。

  据介绍,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重庆师傅”等系列劳务品牌,“这为今后全市劳动力转移实现区域化、行业成建制的集团式输出奠定了基础。”重庆调查总队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从重庆有关部门获悉,对“重庆师傅”等劳务品牌进行宣传和推介,并以此全力提升重庆劳务品牌的知名度和输出农民工整体形象的一整套方案,在重庆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