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世纪梦圆青藏铁路(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08:44 天津日报

  站在布达拉宫之上,俯瞰拉萨城,目光所及,几处象征进藏历程的标志性建筑,不禁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大昭寺的金顶下,是唐代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它沿着唐蕃古道进藏,历时近3年。城边矗立的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让人回想起半个世纪前开山筑路的艰辛。而远处的拉萨火车站,又使人为国家的进步而自豪。

  岁月如梭,历经1300多年沧桑的布达拉宫,今天见证了“巨龙”穿越世界屋脊的壮观景象,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今朝梦圆。

  世纪梦圆应笑慰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建设青藏铁路的设想,但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能力把它变成现实。直至50多年前,居住在雪域高原的西藏农牧民还生活在封建农奴制的压迫之下,西藏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

  1954年12月,川藏、青藏公路通车拉萨,3000多名解放军战士为此捐躯。毛泽东主席对阿沛·阿旺晋美说,藏族人民把公路称为“幸福之路”,将来我们还要修铁路,让火车爬上世界屋脊。

  在几代中央领导人的关怀下,全长814公里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84年建成通车。但限于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尚未解决,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被迫停建。

  当年修公路和铁路的困难常人无法想象,曾在半个世纪前赶着骆驼在青藏线上运输物资的驮工张海元老人回忆说:“当年修青藏公路真是艰难啊,工具简单,干活要肩扛手拉,有时人不知不觉就倒下了。现在修铁路用大型机械,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比当年强百倍,这都是国家富强的结果。”

  当年的18军战士、76岁的藏族老人白洛,忆及当年情景仍难掩悲伤:“当时边进军边修川藏公路,几十座雪山根本看不到路的影子,全凭毅力往前闯。在‘怒江天险’架桥时,把战士用绳子吊下悬崖,在两岸石壁上一点一点地拿铁镐开凿平台,牺牲了不少同志。”

  “而今迈步从头越”,5年间10万建设者依托有力的后勤和技术保障,在“世界第三极”挑战极限,创造出一个个世界奇迹,终于使青藏铁路横跨“世界屋脊”,其间无一人因高寒缺氧死亡。

  展望未来更欣然

  6月25日,一个寻常的周末,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欣喜地阅读着专家组的调研分析报告:青藏铁路通车10年内,平均每年可为当地创造15000个就业岗位、增加4.2亿元岗位工资;运输成本的下降将使西藏物价更便宜、西藏的特色产业更具竞争力……

  1949年以前,“人马路绝、艰险万状”的交通,使西藏的一匹马仅能换得几十斤茶叶,拉萨每年等待外运的羊毛有10多万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进藏航线上仍是80多座的苏制“伊尔18”螺旋桨客机,西藏商品紧缺,进藏旅客携带的蔬菜、水果、腊肉、肥皂等物品往往因为超重而“丢弃”。

  “铁路的通车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向巴平措认为,青藏铁路将打破西藏的“交通瓶颈”,带来的就业增加、物价下降将使广大西藏人民直接受益。

  调查表明,拉萨100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沿海地区的54元,而铁路每吨公里0.12元的低廉运价将改变西藏高物价现状。

  “铁路还将进一步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提升牦牛、青稞、油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和档次,畅通南亚陆路商贸大通道……”向巴平措说,铁路将进一步打破西藏的封闭,使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一个新台阶。

  西藏社科院的王太福说,青藏铁路的通车,加上已有的4万多公里的公路以及10多条国内国际航线,使神秘的西藏将不再遥远。

  新华社记者陈良杰肖林尕玛多吉

  (据新华社拉萨7月3日电)

  责任编辑:刘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