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亲历天路48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09:49 河北日报

  1、最激动的旅行

  2006年7月1日,历史注定了这是一个既特殊而又令人激动的日子。

  这一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的日子;

  这一天,是在中国历史上从首都北京到西藏拉萨首次通火车的日子;

  这一天,是列车员范国君成为乘务员以来正式执行乘务任务的日子。作为北京至拉萨T27次特快列车乘务员,这个来自我省张家口的23岁的小伙子内心充满自豪和激动;

  这一天,又同样是台湾中天电视台年轻记者李洛梅终生难忘的日子。站在北京西站一站台上,她蹦着跳着打电话给在台湾的亲人:“爸妈,我太激动了,再过一会儿我就踏上去西藏的列车了……”

  半个世纪圆一梦。青藏铁路从1955年第一次踏勘开始,至今已有50多年了。

  半个世纪终于等来了这一天。7月1日晚9时30分,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T27次特快列车缓缓驶出北京西站,奔向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

  在车厢里,可忙坏了40多个包括法新社、塔斯社等在内的境外媒体记者,同样也忙坏了北京、台湾和河北的70多名随车记者。一时间,车厢里的手提电脑摆满了各个床铺。由于增加了许多台电脑,竟导致线路短路,这又使许多记者不得不赶紧更换手机传发新闻。

  忙碌了半宿,虽然已到了7月2日凌晨2时30分,但一些把新闻稿子和照片传走的记者,仍激动得难以入眠,就悄悄来到餐车,打开啤酒瓶,以庆祝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这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

  7月2日早晨一睁眼,才5时零8分。环顾车厢,见其他老记们还都在熟睡中,便草草洗漱完,走到8号车厢,见一老人正兴奋地望着窗外。

  “大爷,今年高寿?”我们悄悄问。

  “78了。”老人一边小声说,一边比划着。

  经询问得知,老人叫卢光玉,家住北京香山脚下,是一位离休军人。老人很健谈,阅历也十分丰富。他说,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就是没有去过西藏。当他得知青藏铁路已修通,并于7月1日开通从北京到拉萨的火车的消息后,他就坐不住了,决定乘首列火车去看一看神秘的西藏。他征求家人意见,家人不同意,他就打电话给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子也不同意。他一边做家人的工作,一边私下托人买了一张车票。

  见我们聊得正欢,旁坐的一位小伙子插话进来:“能乘首列火车进藏,那是终生难忘的幸事。”

  这个小伙子姓刘,是衡水电厂的一名职工。为了能实现到西藏的梦想,他提前半月就托北京的朋友为他买了车票。

  “你不知道,我昨夜几乎一夜没睡,激动啊!那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该是多么令人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10号车厢,见一3岁多小男孩正缠着他爸爸问拉萨有啥好玩的,“能骑马吗?有滑梯吗?”

  孩子的爸爸说,过一段时间他们全家就要到加拿大定居去了,他们曾经从西宁坐汽车去过西藏,但为了在走之前能让孩子去一趟西藏,他就决定带全家乘北京到拉萨的首列火车再去一次西藏。他说,此次西藏之旅不一定能给孩子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但到了他国异乡,提起往事,会加深孩子对祖国的印象的。

  回到座位,一位女士拿着3种不同规格的北京到拉萨首趟列车的纪念封,请求我们签名。这位女士叫李一楠,几年前定居香港,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前一段时间回京探亲,得知7月1日开通北京到拉萨的火车后,托朋友买了车票和几十张纪念封。

  她说,她争取让全车800多名乘客都签上名,以祝贺这个值得特别纪念的日子,并将这些纪念封特别珍藏。

  我们粗略数了数,已有400多人在纪念封上签了名。但愿李一楠能实现她的愿望。

  2、最温馨的旅行

  “绿色长龙”风驰电掣,向着遥远的拉萨奔驰。长达近48个小时的旅行,岂不枯燥难熬?

  车厢里整洁温馨的环境,周到、人性化的服务,很快打消了我们的顾虑。

  车窗宽大明亮,窗外美景可以尽览无遗。卧铺都进行了加宽加大,还专门设置了沙发式靠背,或坐或卧都舒适自如。窗帘、床罩、地毯等色彩搭配协调,给人的感觉非常舒适。列车上的各种标识都采用汉、藏、英三种文字注释,让人感觉非常方便……

  列车长谷兴富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们的环境布置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体现了民族特色。

  他指着车厢内的设施向我们讲解:为了让旅客尽赏高原美景,扩大了车窗面积,车窗玻璃采用了防紫外线设计;软硬卧铺都进行了加宽加长;洗手间使用了弹性塞拉门;列车还设有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卫生间;厕所和卧铺包厢内都设有紧急情况按钮,一旦发生意外可第一时间通知乘务人员。应该说,厕所就像飞机上的一样,真空吸纳式,没有污染,没有异味。此外,车厢内还设有电子显示屏、海拔高度表等设施……

  当我们询问那些美丽却很少见的色调搭配、图案设计时,谷车长笑着告诉我们,那是典型的藏族特色,如洗漱的镜子是藏族的荷花状,包厢内的颜色是藏族传统的褚红色,车厢连接处的感应门玻璃上还印制了古祥云图案等。

  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后勤服务是感觉不到后勤的存在。乘坐首次京藏列车,我们就有这种美妙的感觉,乘务员温馨的服务让我们如沐春风。当我们这些“记者乘客”忙碌到深夜睡下后,乘务员便悄无声息地帮我们收拾“战场”:拉上窗帘,收拾桌子,关闭灯光和电脑……早晨一觉醒来,开水已经打好,早餐已经送来……他们总是能在你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

  更让我们感到方便而且吃惊的是,年轻乘务员竟然还能当我们的“向导”。当我们问到西藏及高原旅行的有关问题时,他们竟能熟练地给我们讲解西藏的风俗礼节,仔细地告诉我们有关预防高原反应、防止紫外线辐射、如何吸氧等知识。有的乘务员甚至还能帮我们解决使用笔记本电脑中的一些小问题。

  25岁的张家口籍乘务员李海滨就在这样的交流中和我们熟了起来。他说,包括他在内的列车上的10名乘务员大部分是退伍军人,能踏上首次进藏列车可以说是千挑百选的结果。

  在列车吃饭比不上在家里,但这里可以说饭菜非常丰富。早晨鸡蛋、牛奶、面包、小咸菜等,应该说是不错的;中午有烧鸡翅、蒜薹炒肉、肉丸子、米饭等,饭菜搭配应该说比较合理。

  3、最美丽的旅行

  辽远的天空、高耸的群山、晶莹的湖水、盘旋的雄鹰、奔跑的羚羊……对那些身在平川心驰高原的人来说,列车一过格尔木,这一切就变得现实真切、触手可及。

  一路走来,逐渐揭开了雄伟、瑰丽的青藏高原的神秘面纱。一碧万顷的青海湖,“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的昆仑山,浅草平铺、连绵不断的羌塘草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还有长江源、那曲、拉萨……

  而这条神奇“天路”上创造一项又一项惊人奇迹的桥梁、隧道也成为我们旅途中精彩迭出的篇章。

  海拔3800多米的青藏铁路最高的三岔河大桥、全长1686米的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海拔5068米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站、全长918.55米的青藏铁路最美的大桥拉萨河特大桥,还有长达11703.62米的全线最长的清水河特大桥、海拔4905米的全线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一项项人类铁路史上的奇迹同样让我们折服赞叹。

  据了解,格拉(格尔木至拉萨)线全长1142公里,建设桥梁675座,全长159.8公里,涵洞2086座。

  如此浩大的工程非但没有破坏高原的生态环境,铁路线反而与整个青藏高原融为一体,仿佛高原上的天然一景。我们沿途看到,铁路线两侧绿草如茵,随地势起伏,真像为雪域高原献上的绿色“哈达”。

  车过那曲,来到水草丰美的古露湿地,我们被一个真实的故事所折服。正当我们惊叹于古露湿地大自然造化之美时,列车广播里突然传出列车播音员的声音:你们能看出哪块草地是人工移植的吗?播音员的问话让我们更加吃惊:难道这浑然天成的草地还有人为的部分?经了解,原来铁路建设者将建设用地的草皮,经过艰苦努力都移植到了湿地内,为此耗资110多万元,移植8万多平方米,成活率达98%以上。

  “环保至上”、“爱护高原每一寸草地”、“珍惜高原生态、修建环保铁路”、“高原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行在雪域高原上,偶尔还能看到类似这样的标语牌。

  铁道部青藏铁路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朱振升告诉我们,青藏铁路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首次设立环保监理制度,把生态功能保护、冻土保护、植被保护、水土保持、野生动物保护等各项环保措施细化到了各参建单位和建设工点。国土资源部划出了专门的取土区域,严禁在区域之外有植被的地方采挖。

  “你们也看到了,我们这趟列车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垃圾零排放,我们真正是科技环保、全员环保、运营环保一齐上,争取不给青藏高原带来任何可能的生态破坏”,朱振升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

  我们还在沿途看到很多藏羚羊悠闲地通过铁路迁徙,丝毫未受铁路的影响。原来,建设者们在建设中尽可能地采取了绕避方式,同时根据沿线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惯、迁徙规律等设置了3个种类33处野生动物通道。

  欣赏着醉人美景,我们的心灵也仿佛经历了一次洗礼。

  4、最高寒的旅程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横卧在青藏高原胸膛的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世界上没有哪一条铁路能给人以如此的震撼,让人如此激动。它横穿青藏高原的“生命禁区”和多年冻土区,跨越高耸入云的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延伸在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中。因此,青藏铁路被称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

  当7月3日早晨5时30分列车到达海拔2829米的格尔木时,在石家庄还是艳阳高照、比较炎热的时候,这里还是青灰色的,而且气温只有摄氏十几度。走出车厢,明显感到气候凉爽,天高云淡。有些随车的女记者拿出了羽绒服穿在身上,有些男士还是半袖衬衫。环顾四周,空旷的田野伸向远方,远方的山脉清晰可见。

  从格尔木开始一直到拉萨,所有车厢全部禁烟。因为从此开始向更高的地区爬行,空气逐渐稀薄,高原反应逐渐显现,列车开始供氧,由于高密度的氧气一遇明火极有可能发生意外。

  据介绍,针对高原缺氧状况,进藏列车专门设置了空气压缩设备。采用膜式制氧系统,对外界空气进行压缩,达到一定压力后,再经过预处理系统除去油、尘埃等固体杂质及大部分气态水,进入膜制氧系统,分离出含氧量在35%至45%的富氧空气。富氧空气随空调新风混合后弥散到车厢,成为弥散式供氧。同时,在软卧、硬卧每一个包间的每个铺位上方均设有富氧空气出口快速插座,这也称为个体分散供氧。

  列车缓缓攀爬,7月3日8时许,我们行驶在玉珠峰脚下,不一会儿,洁白的雪山由远及近,由小变大,像一个纯洁的少女,羞涩秀丽地呈现在人们面前。9时许,列车行驶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人们张大眼睛盼望能看到藏羚羊、野驴。

  "藏羚羊。"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忙挤到车窗前:"哪儿呢?哪儿呢?"一只、两只……"啊!一群藏羚羊!还有三头野驴呢。""快看那,5头野牦牛。"

  过沱沱河,穿通天河,下午2时,列车来到了唐古拉山垭口。唐古拉山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山,唐古拉山南站海拔5027米,是青藏铁路最高的地方,也是最冷的地方。一路走来,看着护路的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还都穿着棉衣。看来,此地的气温最多不会超过10摄氏度。藏包不多,偶尔出现一个,恰似茫茫绿海中的一朵洁白的雪莲花,别有一番意境。而湛蓝清澈的措那湖,更是让人们激动不已。

  措那湖是青藏高原最高的淡水湖,湖水清澈得可以一望到底。湖边羊群懒洋洋地或吃草、或卧着,显得是那么的悠闲。

  车到那曲站,车门终于开了。我们随即下车。好清爽的风啊。虽然已穿上了夹克,但仍然感到丝丝凉意。这时,一个看样子只有八九岁的藏族小男孩,拉着他爸爸的手怯羞羞地摸了摸火车,紫铜色的小脸露出了天真的笑容,眼神就像措那湖的水一样清澈透明。

  7月3日晚上8时58分,经过近4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从北京发出到拉萨的T27特快列车,终于到达了人们魂牵梦萦的高原明珠拉萨。

  "拉萨,我美丽纯洁的姑娘,我终于扑到了你的怀抱,嗅到了你的芳香。"一下火车,从辽宁来的旅客张志诚高举双臂,兴奋不已。

  一下车,只见每个车厢门口都有几个小姑娘手捧哈达献给走出车厢的人。站台上人山人海,争相同列车合影留念。

  终于到了拉萨。圣城拉萨因迤逦的风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文化古迹、浓重的宗教氛围而闻名于世,成为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之一。

  拉萨是一部厚重的书,一幅鲜活的画,一首古老的歌,正等待着你用心去阅读、去观赏、去聆听!

  □本报记者 马国胜 韩现军 [发自拉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