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行进在“天路”上的T27次(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2:25 今晚报

  

行进在“天路”上的T27次(附图)

  进藏列车铁路沿线风光秀美动人,玉珠峰傲然耸立。

  

行进在“天路”上的T27次(附图)

  青藏铁路列车驶入那曲站。

  

行进在“天路”上的T27次(附图)

  沿线常遇藏野牦牛等高原动物。

  

行进在“天路”上的T27次(附图)

  藏族群众用青稞酒款待游客。

  

行进在“天路”上的T27次(附图)

  藏族女孩手捧切玛欢迎游客。

  天津老乡实在太忙

  列车过了兰州站,北京铁路局北京车辆段段长董志邦和总工程师李铁一起,到6号车厢找《今晚报》记者,给本报记者送来了一个大西瓜。两人都是天津人,是记者多年的朋友。北京西至拉萨的列车,是他们段负责随车检车。董段长这次亲自添乘,检查列车质量及检修工作。这次担负随车检修的工作人员,还有几位天津老乡。董段长和李铁一天忙了两个新闻发布会,一个是向所有外国记者介绍情况,一个是向港澳记者发布有关列车设施的信息。这两位天津老乡实在太忙了,到本报采访组的车厢还没坐稳,又有人叫走了董段长。李铁陪本报记者坐了一会儿,说青藏线开通前,他常常不能回家。妻子孩子还都在天津,这次又有四个星期没有回家了。他多次参加列车至拉萨的试运行,谈起列车的设施来自然来了精神。他介绍说,列车的供氧设施,是将车外的氧气压缩、净化,送到储存箱内,从格尔木开始往车厢内供氧。说到列车窗玻璃,李铁说平常的玻璃一到高原,就会被气压挤鼓破碎。现在的玻璃不仅防紫外线,而且能抵压。提到列车防雷击功能时,李铁说,雪域高原都是那种滚雷,新列车上的的避雷技术,现在是世界领先的。

  天津人重建“天梯”

  昨天凌晨5点多钟,记者看到,李铁穿着工作服,手里拿着对讲机,还在车厢里行走。夜过关角隧道从西宁到格尔木,路过海拔3700米的关角隧道。人们将这个隧道称为“天梯”,意思是通往“天路”的梯子。几年前,本报记者到青藏高原采访时,乘火车到格尔木时路过关角隧道。那时,列车员嘱咐旅客不要睡觉,怕身体弱的人心脏出现意外。关角隧道当时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长4010米,轨面标高3700米。1958年始建,后由于地质和气候等原因,于1961年停工封闭。1974年重新施工,由铁道兵部队承建。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完成凿道任务,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上铁路隧道史上的奇迹。几年前,隧道破损严重,驻在天津的中铁十六局二公司,干部职工再次来到关角隧道,对其进行了重新修建。为青藏铁路二期开工,奠定了基础。这次记者过关角隧道没有任何高原反应。

  青藏线美景如画

  3日凌晨5点30分,列车提前到达格尔木。站台上铺满了红地毯,7月1日通车典礼后还没换下来。列车要在格尔木续水、续油和排污,另外还换了三个火车头并列在一起。早晨6点10分,列车迎着初升的太阳,向雪域高原奔去。雪域高原景色迷人,新型列车的窗口,宛如一个巨大的屏幕。蓝天、白云、雪山、绿地、湖泊,让人尽收眼底。青藏铁路建设,非常重视对植被的保护。铁道路基下,全都是绿色植被。列车从格尔木一路向西疾驶,铁路边的原野和远处连绵的山峰,不时还有积雪覆盖的山顶。不知不觉中巍巍昆仑已展现在人们眼前。离昆仑山口不远的东西两侧,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珠峰,终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观。车上的旅客们不由地发出一阵阵惊呼。翻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不久,就是响当当的“可可西里不冻泉保护站”。在这里,记者看到高高的路轨下面就是长长的一溜铁路隧洞,少说也有几十个。有关资料介绍,青藏铁路总指挥部及各施工单位在可可西里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路段特地设置了25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并对西藏段野生动物通道方案进行优化。根据藏羚羊的生活习惯,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也出现多样化。有的是在铁路下面挖涵洞,方便小羊经过;有的则在铁路上方搭桥梁,覆盖草皮做成人造山坡的样子。“啊,快看,藏羚羊。”距离列车几百米处,几十只藏羚羊在那里悠闲地吃草。“哟,那还有野毛驴。”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成群的牦牛和不时出现的藏羚羊,让旅客们大开始眼界,好多人拿出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拍摄。

  供氧系统发挥作用

  列车行至西藏界内的措那湖,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露出美丽的面容,许多有高原反应的旅客,几乎忘记了自己头脑的涨痛,隔着车窗拍起照来。千里青藏铁路线,几乎一直与公路相伴,到了青海与西藏交界之处,它们却分道扬镳。公路从海拔5230米的唐古拉山垭口处通过,而铁路则从公路以西50多公里的海拔5072米处跨越唐古拉山,这里既是青藏铁路的最高点,也是世界铁路的海拔最高点,是青藏线全程离天最近的地方。在这里,绝大部分人都有了明显的高原反应。

  其实,列车一上五道梁,全车的人多少都有点儿晕乎。列车上的厨师开始戴氧气管吸着氧干活儿,做出的菜非常生硬,根本不熟。列车上的热水沏不开方便面了,旅客带的奶、蛋糕以及所有的封闭包装,顿时膨涨成了“气球”,方型变成了圆型。车厢供氧系统开始发挥明显作用,不少人开始用单独的吸氧系统,把氧气管插进了自己的鼻孔。车厢里也不见拍照和聊天的旅客,整个车厢一下子安静下来,记者也终于挺不住,躺在铺上不敢动了。

  在世界上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记者也只是从床上抬头看了一眼,头痛得实在厉害。这里比铁路最高点的海拔低了不到4米。铁路边上,有不少穿着绿大衣护路的武警战士。他们笔直地站在那里,让人实在感动。

  藏族同胞喜迎列车

  列车在青藏铁路线只停了一站,那就是海拔4713米的那曲站。人们脚底像踩了棉花套一样,晕晕乎乎晃晃悠悠地下了车。当地不少藏族同胞扶老携幼,到车站来看从北京来的列车。34岁的藏族同胞多五云对本报记者说:“铁路通车,我们太高兴了。我的小孩在甘肃上学,过去每次回家都要绕那么远的路。这次可好了,省得孩子在路途上受罪了。”列车从格尔木到拉萨,一路都是在白天行驶。当列车跨上拉萨特大桥,向终点拉萨站驶来的时候,已经接近21时。但此时的高原仍然是白天。铁道路基下,许多藏族同胞和内地民工,停住了脚步向列车挥手。列车缓缓进入拉萨站。铁道下的护栏外,穿着民族服装的藏族同胞,已经是人山人海。当列车进入拉萨火车站时,记者看到许多藏族同胞手捧洁白的哈达,在站台上迎接着我们。北京至拉萨的首次列车,2006年7月3日20时58分正点到达。本报记者从北京乘坐首列“天路神舟”,见证了中国铁路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摄影 本报特派记者 刘乃文摄(进藏列车数码传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