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援非医疗队35年为非洲人医治疾病(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6:10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广东医生为赤道几内亚儿童看病 广东医疗队工作地点之一——马拉博医院 虽然尚未交接,新队员已开始熟悉工作 本报讯 (记者 窦丰昌 特派记者何涛 特派记者 倪黎祥) 35年来,广东近400医生对赤道几内亚进行着一场跨国接力救援。在踏上这片黑土地的一刻,本报记者也成为改写历史的人,因为35年来从来没有国内的记者走进过广东医生在赤几工作的病房。 今年是中非友好开启50周年,随着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非洲,中非关系受到了世界关注。在中非关系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本报专门派出记者行程1.5万公里来到赤
本报从今日起展开连续报道,将记者亲历的广东医疗队在赤几难以想象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展现出来。在当地医院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队员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一干就是两年。今天主要报道新队员刚刚抵达赤几的情况,并通过他们的新鲜视角展示赤几独特风情。 出发 援外光荣横幅送给病重妈妈 年轻女医生最担心晒得太黑带上了防晒霜,男医生最担心感染上艾滋病备足了医用手套,每个队员都做好了得疟疾的准备。6月26日,广东省援助赤几第23批医疗队的队员们就这样离开自己的家人,踏上了远赴非洲的行程。从1971年开始,广东省向赤几派出医疗队就一直未间断过,至今已有近400名广东医生先后来过非洲。 坐20个小时的飞机是第一关 6月28日,本报记者也踏上了远赴非洲的行程。由于国内没有直飞赤几的航班,需要从巴黎转机。第一站从广州到巴黎要飞行12个多小时,到达巴黎后还需要在机场等待6个小时才能转机,从巴黎出发后又要飞行约7个小时,整个航程近1.5万公里。由于一天时间内在飞机上待了近20个小时,让人感觉相当疲惫。这样一段十分辛苦的航程也是每批医疗队员到赤几要过的第一关。由于许多队员此前都没有如此长时间的坐过飞机,常常会出现晕机的情况。特别是从巴黎转机后,机上提供的全是法式的餐食,一些队员无法适应,加上长时间乘机带来的身体不舒服,有的队员仅仅是靠喝点水就一直忍着饥饿在飞机度过10多个小时。 与向其他国家派出的医疗队不同的是,广东医疗队在赤几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做好上层保健服务,确保赤几总统、总理、其他高官及其家人的健康。此外,医疗队还要为当地老百姓看病,并且给当地的中资机构工作人员和华侨看病。一到赤几广东医疗队就有了自己统一对外的新名称“中国医疗队”。医疗队的队员在赤几的工作点分布在两处,一处是位于首都的马拉博总医院,另一处是位于大陆地区的巴塔总医院。 21名新队员全部来自茂名市 根据广东省卫生厅的安排,我省援助赤几的医疗队的派遣的方式是由每个地区承担一批援助任务,第22批的21名队员全部由韶关市选派,第23批的21名队员是由茂名市选派。今年32岁的邱晓是第23批驻马拉博的队员之一,7月1日是他来到这个陌生国家的第4天,这几天他一直惦记着妈妈。对于这次两年的非洲工作任务,邱晓的心情十分复杂。在出发前,邱晓的妈妈经检查患上了中晚期胆管细胞癌。“我知道妈妈的病情很重,出去两年我可能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当时我思想斗争很激烈,决定是否来赤几。后来我也向一些医生问过了,他们说就算我留下来也不能阻止妈妈的病情发展,加上组织上对我特别关心,所以我还是决定来。其实我很痛苦,觉得特别对不起妈妈……”,说到这里,记者面前的这名男子汉忍不住哭了起来。在出发前,邱晓在医院的病床前陪着妈妈度过一晚,妈妈一句“注意安全,平安回来”的话让邱晓更是觉得心酸,“送给我的援外光荣的横幅我送给了妈妈,我觉得这个荣誉是属于她的”。 4名队员惜别患癌家人 其实和邱晓一样,在第23批队员里共有4名队员的家人都患有癌症,但他们都选择了来到赤几。不管是队员们自己还是他们的家人都深深地感受到能够有机会代表祖国去非洲工作是无上的光荣。 抵达 医疗队进出关享受贵宾待遇 当地时间6月29日凌晨5时30分,记者终于到达了赤几的首都马拉博。赤几位于非洲中西部几内亚湾里,整个国家对外宣称有100万人口,国土面积约28000平方公里。 新老队员聚在一起共叙乡情 对于前来赤几的外国人来说,入关时需要将全部行李开箱检查,但中国医疗队进出关时一般都可以享受贵宾待遇,免于检查。由于有第22批医疗队长和翻译前来接机,一句“中国医疗队”也让刚到赤几的本报记者享受了一次免检的贵宾待遇。 晨曦中的马拉博异常安静,机场公路上的车辆非常的少,路边布满了长相奇特而高大的热带林木。中国医疗队在马拉博的驻地就位于离机场约10分钟车程的地方。每批医疗队在赤几都要工作两年的时间,每间隔两年的6月底至7月初是整个医疗队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新的队员们刚刚从国内过来,而老的队员们暂时还没离开。这个时候也是队员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在当地能有这么多的中国人聚在一起共叙乡情,在2年中可能仅有一两次。在经过10天左右的交接期后,第22批队员将于7月7日离开赤几回国。 不少队员都是医院“台柱子” 刚刚来到赤几的邱华明是第23批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名队员,今年53岁了,“老邱”成为了他来到赤几后的新称呼。老邱是化州市人民医院眼科的副主任医师,也是该医院里眼科的“台柱子”。老邱这次主动要求来赤几同事们都感到很奇怪,因为老邱是医院里接诊量最多的医生之一,收入相当可观。而且老邱还是医院里的“创收大户”之一,“我来了,科室里的收入肯定会下降,大家的奖金都会受影响,当时我都担心医院里不会放我来。但是没有想到院长能这么支持援助工作”。老邱说。 像老邱一样,广东医疗队挑选的队员大多是来自各个地区不同医院的骨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