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浙江工会工作创新系列报道之二(机制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2:2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记者王娇萍 李刚殷  

  在制度建设中赢得坚实保证

  ——浙江工会工作创新系列报道之二(机制篇)

  在社会学范畴,机制是系统各部分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促进、维持、制约系统的内在工作方式,是“带规律性发挥作用的状态”。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深刻变化,迫切呼唤工会组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的步伐:一方面,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期的印记;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多元化,工会履行职能的任务日重,亟须高效而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浙江,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可能遭遇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出现得更早,这样的现实要求也更迫切。

  浙江工会以深化对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展规律、工人阶级队伍发展规律、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出发点,不断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和改革,大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工会工作在创新的轨道上运行提供了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支撑。

  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浙江,经济形态多样化、劳动关系复杂化是工会面临的基本会情。

  从组织内部着手探索体制创新,浙江工会在不断扩大自身工作张力的同时,也有效地扩大了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如果您是在湖滨地区工作,尚未加入工会组织而又愿意加入的外来务工人员,可直接到湖滨街道红色港湾现场填写入会申请表,经湖滨街道工会审查符合条件的即可加入工会……”

  今年5月10日、11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上连续刊载的一则特殊广告在杭州市的外来工中互相传开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湖滨街道工会的咨询电话几乎被打爆。5月14日,首批70多名外来工在湖滨街道工会直接加入了工会。

  高达93%的民营企业,既为浙江工会在新时期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工会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对工会组织体制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类似湖滨街道工会这样的探索成为近年来浙江工会破解组织体制创新的重要领域。走上级工会直接发展会员的新路子,为大量零散就业或因所在企业未建工会而苦于入会无门的外来工提供便捷的“入会之门”,不仅直接促进了“组织起来”,而且有效探索出一条依靠激发职工自身入会愿望,自下而上推动工会组建的新路子,由此摆脱了以往工会组建往往受制于企业方态度的“麻烦”。

  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浙江,经济形态多样化、劳动关系复杂化是工会面临的基本会情。特别是大量新建企业落户街道社区、开发区和农村,呈现出块状经济、重心下移的特征。显然,依托国有集体企业的传统组织体系和工作格局已难以覆盖迅速增长的民营企业和职工。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必须探索形成符合浙江实际的组织体系和组建模式。

  本着这一理念,浙江工会从组织内部着手探索体制创新,在不断扩大自身工作张力的同时,有效地扩大了工会组织的覆盖面:

  ———在非公企业“固本强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浙江工会就把工会组建工作的重点锁定在非公企业。在2000年于宁波召开的全国工会组建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整体推进、不留空白”的浙江经验成为当时的一大亮点。近年来,浙江工会在非公企业组建工会的工作力度逐年加大,并通过各种制度建设,使之上升到制度化、机制化的层面。

  ———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启动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三级联创”活动,形成党对工会工作思想上带、组织上带、工作上带的体制优势。三级联创,即通过党委组织部门与工会共同推进,着力加强县、镇乡、基层三级工会建设,在“联创”中提高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水平和工会工作整体水平,这一工作已经成为浙江非公经济工会建设的一个品牌,在对县级工会领导的问卷调查中,80%的受问对象认为“三级联创活动对提高工会工作水平作用很大”。

  ———探索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镇乡工会领导体制。发达的镇乡是浙江经济富有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镇乡工会建设,被称为“工会下乡”的重要举措。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浙江省编委就明确“凡有职工1000人,10家企业的乡镇可建立工会组织”,就此在一些镇乡经济最早起步的镇乡开始有了工会组织。进入新世纪,日益发达的镇乡经济要求工会重心下移,着力加强镇乡工会建设。

  2004年8月,企业数达到1981家、职工人数超过5.41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温州瑞安市塘下镇,率先在全省建立了第一个镇总工会,顺应了镇乡工会工作任务和职能变化的转变,完成了工会组织形式的高级化变革。如今,在绍兴县、海宁市等经济发达的县市区,镇乡工会已经完成了从工会工作委员会———工会委员会———总工会这样一个路径转变。但即便如此,在浙江镇乡工会整体平面图上,这三种形式的工会组织体制还同时存在。这是因为浙江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最强的县级经济是最弱的近60倍。为此,浙江工会对镇乡工会组织体制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会工作成熟程度确立不同的组织形式。

  ———村级工会,成为继镇乡以后工会组织体制的又一新领域。随着村域经济的发展,“工人进村”成为浙江一大新现象,一个行政村集聚的企业少则几十家,多达数百家。但由于村里集聚的大多为中小企业,劳动关系不协调,职工权益受侵害事件时有发生,而这里恰恰是工会工作的薄弱地带。近年来,浙江工会在普遍推行建立村级联合工会、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村级工会组织体制的探索。在德清县记者看到,村级联合工会不仅覆盖了大部分村域企业,而且基本做到“有办公场所、有工会印章、有工会牌子、有工会账户、有工会台账”,坚持依法足额收缴工会经费、坚持工会工作例会制度、坚持各项工作制度上墙公开。规范化建设为村级联合工会有所作为提供了制度保障,村级联合工会通过与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参与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因企制宜开展各类劳动竞赛、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救助以及开展职业培训等,不仅切实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而且树立了工会组织的良好社会形象;在村级经济发达的萧山区,为适应村级企业不断壮大的新情况,萧山区工会还积极推进村级工会向更深层次的工作开展。他们一方面将职工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单独组建工会,另一方面为了方便上级工会实施“零距离”指导,将原来的村联合工会改变为村工会联合会,尽管是几个字的变化,却反映了组织体制上适应工作对象变化的指导思想;而舟山市蚂蚁岛渔村工会的建立,则使渔民们享受产业工人的权利有了组织保障……村级工会组织的建立健全,使工会组织的群众化、民主化和基层化特点得到了更好的体现,进一步夯实了工会工作的前沿阵地。

  ———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是浙江一大颇有特色的经济状态。在浙江,人们可以如数家珍地向你介绍诸暨的袜业之乡、嵊州的领带之乡、桐乡的羊毛衫之家、永康的中国五金之乡、上虞的伞业之乡,等等。据统计,全省有500多个年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涉及175个行业、24万家企业。浙江又是市场大省,全省4000多个大大小小的专业市场,成交额已连续15年位居全国之首,义乌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等专业市场蜚声国内外。适应这样的经济状态,浙江不断推出新的工会组织形式,市场工会、行业工会、楼宇工会等新的组织形式不断出现,同时,集群职代会、行业工资谈判、商场用工三方恳谈会等带有新经济特点的工会工作内容也不时成为浙江工会工作的新亮点。

  组织模式和体制上的探索创新,为把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畅通了渠道,为浙江工会扩大覆盖面拓展了制度空间。据统计,到去年底,浙江全省工会会员超过803万人,其中非公有制单位的工会会员420万人。仅去年一年,全省新增基层工会7485个,覆盖企业15534家,新增会员99万余人,工会队伍在体制创新中不断壮大,活动领域在创新中拓展延伸。

  工会工作要发展创新,必须以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

  对工作机制大胆改革创新,为浙江工会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带来工会工作的高效率。

  去年9月,全国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浙江省义乌市召开。在这次会上,义乌市工会社会化维权模式成为会上最大的亮点。“零距离”了解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们发现,突破工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构建起以维权为核心、打破部门界限、整合工会内外资源的新机制,是义乌市工会社会化维权成功的关键所在。

  分析义乌市工会社会化维权新机制,其要素不外以下几个,即搞好源头参与,增强维权力度;与司法部门联合,强化维权手段;与律师事务所联合,提高维权水平;与新闻媒体联合,营造维权声势;与开化县等兄弟县工会联合,扩大维权影响。在具体操作上,义乌市工会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主动汇报,重大问题及时请示,力求把工会工作纳入全市工作的大局;建立市总工会领导下的工会法律维权专门机构,向社会公开招聘法律专业人才,给予资金保证;摸索出“借风、借力、借理”的工作路数,市委市政府等四大班子领导以及公、检、法、司、劳动保障等相关职能部门都成为工会维权的“后盾”。

  在这样的维权模式下,一方面确保了维权行动在工会组织的领导下理性、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跳出了工会自身内循环的工作格局,推动了工会活动方式的转变,强化了维权职能。

  其实,像义乌市工会这样以工作机制的创新推进工作发展,已成为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工会一个共同的路径选择。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浙江工会虽然形成了自身的工作机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其不适应症状也日趋凸显,比如机关化、行政化倾向依然突出,习惯于以行政手段对付市场问题;仍旧局限于工会内部小循环,不能站在社会化的视角审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等等。

  工会工作要发展创新,必须以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

  为此,省总工会首先在整合内部资源上下功夫。2003年,新一届省总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在确立了围绕大局促发展、依法维权促稳定、服务职工促凝聚的工作重点后,在省总机关建立了三个领导小组,即促发展领导小组、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工会建设领导小组,打破部门界限,以重点工作为核心,将相关业务部门和处室联合起来,以集体的优势力量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年来,省总工会经费向重点工作倾斜、考核把重点工作放在主要位置、使全会的工作合力落脚到重点工作目标的实现上,于是有了重点工作内容的不断拓展,载体不断的创新。促发展领导小组讨论的议题,从抗非典促发展到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从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到推广台州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在总结推广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经验的基点上,向实现劳资共赢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深化;工会建设领导小组把“三级联创”作为重要抓手,正在深入思考浙江如何在发挥企业工会作用上实现破题。总之,合力一形成,变一家干活大家看为一方工作大家帮;合力一形成,工会工作的方法越想越多、思路越来越开阔。

  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任何工作防止和克服随意性、盲目性,形成科学系统的工作程序的保证。

  浙江工会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运行机制,极大地增强了工会的组织力。

  今年“五一”,是浙江省工会历史上在社会舆论上声势最壮的一年———持续近两个月的“劳动伟大———浙江最具影响力劳模评选活动”,不仅让最终入选的10位劳模深深地刻在了社会公众的脑海中,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工会。据统计,围绕这一活动,仅全国近40家中央、省市媒体就不间断地连续作了1300余篇报道,宣传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可谓空前。

  事后,在总结这次活动时,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张蔚文感慨地说,这不仅是改革创新新时期工人阶级新闻宣传工作的一次成功尝试,而且是对近年来浙江工会一直倡导的开门办会理念的实践印证,是一次工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运行机制操作的成功范例。

  据了解,此次活动尽管是省总工会的一项重点工作,但一开始就确定了集体创作的工作基调。从选题策划到活动进展,自始至终由省总工会联合省委宣传部共同推进;在运作方式上,专门成立了活动组委会,明确了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支持单位的工作职责,以集合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同时采取宣传与大众互动形式,改变以往许多主流宣传公众被动接受宣传的局面,引入信函、网络、短信、电话等互动交流手段,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

  统计显示,参与评选活动的公众投票总数达近65万张,遍及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社会各阶层。在活动的颁奖典礼上,随着陈双田、章凤仙等10位“浙江最具影响力劳模”的一一揭晓,现场2000余名观众一次次被感动着,短短一个半小时会场内响起30多次经久不息的掌声。许多热心公众来信来电说,评选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评选本身。

  随着改革创新运行机制的蔚然成风,浙江工会工作也在科学规范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一个基本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工会工作构架已成雏形———

  工会组织的领导关系进一步理顺。无论是产业工会的调整,行业性工会、区域性工会的组建,还是镇(街)总工会的设置、各种工会组组建新模式的探索,都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者集中的实际情况需要;

  工会工作职能的划分更加科学。无论地方工会还是企业工会,不同层级的工会都有自己突出的职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步伐加快。高效的运行机制客观上呼唤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从而有效推进了工会干部朝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

  新时期浙江工会工作的发展创新,由此拥有了制度性、根本性、长期性的坚实保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