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民回忆:48年前我就在山口做生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11:33 中国新闻网 | |||||||||
7月4日,西藏亚东县仁青岗边贸市场一派繁忙 图/张伟清、王子恒 中新网7月6日电 今天,中国和印度将重新开通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乃堆拉山口,以促进两国之间的边境贸易,加快各自封闭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今天的广州日报刊登边民回忆,边民称:“48年前我就在山口做生意了”。 来自亚东县下司马乡的边民次仁旺堆这次成功租到了11号商铺,看着儿子媳妇忙着往柜台里摆货,60岁的次仁旺堆则面带笑容地在市场里转悠。
“48年前的1958年,那时我才12岁,就已经和印度人在这个山口做生意了。”次仁旺堆说,“那时亚东到乃堆拉山口还没有通公路,我和父亲靠马队驮着奶茶和白菜,走一天一夜才能赶到山口,在这里我们把奶茶白菜卖给印度边民,然后再从他们手上买大米、盐、青油。那时场面很热闹,印度人还卖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手表。” 乃堆拉山口距拉萨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尔各答约550公里,曾是中印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通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据历史学家介绍,来自中国内地的商贾自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向中亚、西亚和南亚通商。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在其所撰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因为当时大量中国的丝绸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史料记载,这也是当年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途经之路。 20世纪初,这里的年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1947年印度独立后,乃堆拉山口的双边贸易飞速发展。在次仁旺堆少年时期,正赶上乃堆拉边贸黄金时期,每天都有超过1000头骡子和700多人往返在这条道路上。 但自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后,两国相继撤销了原边贸市场的海关等机构,乃堆拉山口由军队把守,边贸通道被铁丝网隔离。 尽管乃堆拉市场被关闭了,但是已经有了市场需求和边贸经验的中印边民民间贸易并没有因此停止。亚东县街头,至今有一家开了8年的专卖印度、不丹和尼泊尔商品的商店——樟木多种食品商店。 为什么乃堆拉山口周围边民如此希望通商?原因很简单,一边属于中国西南边境,另一边是印度东北边境,都是最为封闭、也是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在山口开通之前,两边已有地下贸易,在正式开通之后,边境贸易的热闹景象便可想而知。”颇有经营头脑的朱悟祥说,可以期待的是,这个通道将如同一条生命线,使原本毫无生气和与世隔绝的地区变得生机盎然。 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2003年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访华后,中印双方同意恢复开通乃堆拉山口,这条贸易古道再度引起关注。(严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