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冲刺“云南十大名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12:38 云南日报

  

冲刺“云南十大名镇”

  在大理市喜洲镇,从四方街头卖凉粉的老大妈到扎染作坊里的白族小金花,都知道喜洲镇正在海选竞争“云南十大名镇”的事。昨日,记者在喜洲镇采访时,意外地发现这里基本上是人人参与投票,支持喜洲镇竞争“云南十大名镇”。这让记者感动不已。

  喜洲镇的喜洲村委会主任杨井岗告诉记者,整个喜洲镇有13个村委会、6万余居民,知道喜洲镇参评“云南十大名镇”的消息后,喜洲镇全体居民投票都异常踊跃,他们都认为喜洲的最终入选将是名至实归,都以自己为一个喜洲人而感到骄傲。记者了解到一件事,有位居民因手机欠费,马上就有邻居自掏腰包为欠费者补了10元费用,让他赶紧投上家乡一票。

  在一幢传统白族老宅内,记者采访了一位名叫董承汉的老人。老人今年已80岁,从未离开过喜洲居住,对于喜洲文化的认同不言而喻。早年,曾用8年写成一本《喜洲珍闻纪实》。谈到喜洲镇竞争“云南十大名镇”所具有的优势,董承汉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喜洲镇值得称道的亮点。历史上的喜洲人多地少,形成大量人出外经商的特点,喜洲曾出现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商帮文化,四大家族并未因为财富的悬殊而与普通百姓距离疏远,反而是将救济穷人当做必须遵循的一种社会责任感。每当喜洲镇要修建祠堂、学校或是医院,这些达官贵人总是不遗余力捐资兴建,体现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学风范;其次,喜洲人除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外,更懂得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如在传统白族民居的建筑风格上,一些外出经商的回归者在保持“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传统的同时,又融入了外来的建筑样式,使得喜洲的民居建筑风格兼收并蓄,成为白族传统民居中的“经典之作”。董承汉说自己期盼着喜洲镇成为“云南十大名镇”之一的那一刻。

  秦明豫 王文瑾(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