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取与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09:47 云南日报

  人,经常会碰到取与舍的矛盾,即使小如绿豆芝麻,大如利禄功名,乃至生死存亡。是取是舍,孰取孰舍,取之是荣是耻,舍之是耻是荣,应该有个原则,有道界限,有根准绳,有条规矩。该舍的斩钉截铁、毅然决然地舍,舍了绝不后悔;该取的当然也义无反顾、心安理得地取,取了更无懊丧。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财”取与不取,有个“道”在管着,这个“道”,大概就是取舍的原则、界限、准绳和规矩吧。

  亚圣孟子曾经在取舍问题上为我们立德立言:鱼和熊掌二者都想要而又不能都得,怎么办?他主张舍鱼而取熊掌。进而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舍生取义是荣,舍义取生是耻。这是他做人的原则,荣辱的界限,处事的准绳,立行的规矩。按时下的说法,这是孟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尽管“孟曰成义”的“义”的内涵可以有种种理解,但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基础和一条道德底线,以至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我国历史上多少志士仁人都恪守这个取舍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成为后世的榜样和典范。

  所谓“取”,除了拿到、得到、采取、索取等含义之外,也可理解成取向。取与舍的问题,实质是个价值取向问题。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荣辱……取什么,舍什么,既是一种道德评价,也是一种价值取向。有些人在道德伦理观念上严重错位甚至颠倒,他们把侵害国家利益的行为看作“合算”,把保卫祖国献身祖国的壮举视为“吃亏”;把背离人民甚至欺凌人民的人看作“威风”,把俯首为人民服务的人视为“憨包”;把“骄奢淫逸、铺张浪费”视为“时尚”,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当作“过时”,等等。在这种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的支配下,把该取的舍了,该舍的取了。这既是道德的沦丧,也是心理的扭曲。

  “荣”是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得到的道义上的褒奖和赞许,从心理上说是情感上的一种满足。取荣,是人们满足感所驱使的必然行动,于是,人们以当荣之事为荣,在履行道德责任、道德义务时,得到心理上的极大满足,从而产生光荣感、荣耀感。“耻”是道德行动主体的羞耻之心,舍耻,则是羞耻心促使下的一种自觉行动,是正义的内心感受和自我意识。于是,人们以当耻之事为耻,对做的违反道义之事产生羞耻感,甚至负疚感、罪恶感。不难看出,取荣舍耻应当是人的一种自觉,一种内省,一种崇高的抉择,一种可贵的觉悟,一种难得的价值取向。如果人人知荣明耻,扬荣抑耻,褒荣贬耻,那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能够迈出更快的步伐。

  朱世辉(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