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外贸的“百慕大三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11:26 世界知识杂志

  王志浩

  五种解释

  在中国各大港口之外,似乎存在着一个“百慕大三角”。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至少这也算是一种解释——为什么中 国的进口额远远超过他国对中国的出口额,而出口额却大
大低于他国从中国的进口额。

  第二种解释更加直接一些,就是各国的贸易计算方法不同。当你比较任何一个国家的出口额与其贸易伙伴从该国的进 口额时,你都会发现,由于其采取不同的贸易计算方法,数值并不吻合。出口通常根据“免费运上船”(f.o.b.,也叫 离岸价格)来计算,即通过海关时的价值;而进口值则还包括其他内容,它是根据“成本、保险加运费”(c.i.f.,也 叫到岸价格)来计算的。贸易专家估计,到岸价格和离岸价格的差额相当于出口价值的10%至15%。但是,中国与其贸易 伙伴的数据差额却远远超出了这个区间,相当于出口价值的25%,而十年前这一数据高达80%。那么,还有什么因素导致 了差额的出现呢?

  第三种解释是不同国家的贸易数据衡量不同的东西。美国计算对华贸易的方式与中国迥然不同。美国称,2005年 美中贸易赤字高达2020亿美元,而中方统计的数字则只有1140亿美元。正确的数字应该介于两者之间。这是因为,中 国内地并没有将通过香港出口到美国的货物完全计算在内,故数字可能太小;而美国对所有来自香港的进口追本溯源,发现很 多只是途经香港的中国内地的出口,故其数字有所攀升。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可美国将在香港产生的附加值也计算在内( 约占中国内地产品总量的20%~30%),故美方的数字是夸大了的。日本和英国等其他国家也通过香港进口中国内地的产 品,所以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种粗略的估计是,假设2005年美中贸易赤字是两国官方数字的中间值,约1580亿美元 。当然,造成贸易数据差异的其他原因还应当有发货和交易申报中时间和

汇率上的差异。

  那么,问题是否迎刃而解了呢?不,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即使我们把香港因素考虑在内,也依旧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 口。更重要的是,缺口的大小近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渣打银行的数据,中国与其八个最大贸易伙伴的贸易数据差异( 以差额占中国进口和出口总额的百分比表示)自2001年起呈下降趋势。出口方面的差异从2001年前的75%降至2005 年年底的30%;而进口方面的差异从33%降至26%。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缺口及其变化是由非贸易外汇流动所驱动的, 贸易项目正在推动非贸易外汇流动。这也是对这个问题的第四种解释。

  过去,在中国若要将人民币兑换成硬通货,须证明此前曾有过兑换入人民币的交易,或须证明有出国留学的需求,等 等,否则,兑换是相当困难的。进口企业是得到许可将人民币兑换成硬通货来支付进口费用的。可以想到,他们在申报进口时 能够通过高报货物价值来兑换比所需多一些的货币,从而与他人“分享”这一兑换权。但自2003年起,随着

人民币升值预 期与日俱增,高报进口的做法自然而然地减少了,所以,中国进口与其贸易伙伴出口的数据差异呈下降之势。反观前几年,亚 洲金融危机过后,由于较多使用这种使人民币外逃的手段,故差额进一步扩大。

  目前,中国在资本项目方面对于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的限制有所放宽。个人客户可以在银行自由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 ,不过,在没有任何贸易或投资证明的情况下,每天不能超过1万美元现金,每月不能超过5万美元。对于超过20万美元的 兑换,客户必须对款项的用途做出说明,并且必须事先得到银行批准。自2003年起,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动力明显加强 。出口企业可能采用了发票高报的手段来将更多的美元兑换为人民币,从而使得中国与贸易伙伴在出口数字上的差距一年中就 从70%猛跌到35%。这一变动比进口这一边要大得多。其他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结论。

  第五种解释是转移定价因素的作用。当企业与一个离岸的关联方进行买/卖交易时,相对来说,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 定价——通常的原则是确保利润计入税收较低的地区,有时也为了将资金转换成其所需要的币种。

  有多少“水分”

  那么,目前中国的贸易中究竟有多少“水分”呢?我们假设2003年是对人民币从看淡到看好的转折点,并把2003 年的差距值看作是正常水平,在假设该差距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来推算2005年贸易的情况。这样,2005年中国的出口 数字与贸易伙伴的进口数字之间的平均差距便是中国出口额的34%(2003年是42%);而进口的差距则从2003年 的30%下跌到了2005年的26%。最后计算下来得出的结论是,2005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就从1020亿美元减少到 了350亿美元。换言之,在贸易中隐藏了约670亿美元的非贸易资金流入。

  这是个巨大的数字。我们有必要强调非贸易的资金流入可能对贸易项目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有一点要明确——不是说 我们认为2005年的“实际”贸易顺差就是350亿美元。我们在数据和采用的方法上存在着若干个问题,所以不能保证其 准确性。首先,我们用作基准的2003年是随意选取的。我们所考虑的是人民币流入和流出的净效应,但要将这两者截然区 分开来是很难的。第二,如果中国内地与其贸易伙伴更多地直接进行贸易,而不是借道香港,那么香港再出口的影响就会减小 ,贸易数字之间的差距也会缩小。第三,新兴的进出口企业可能比原有的进出口企业更守规矩,不太愿意参与虚报货值的行为 。等等。

  假设我们是对的,那么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首先,我们在估算“热钱流入”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从外汇储备的增长 中减去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但是,如果相当数量的热钱是从贸易项目上进入中国的话,那这一方法就不可靠了。其次,贸易 顺差的激增并不一定意味着对于人民币升值有着新的、实质性的压力,而升值预期对于贸易顺差的推动作用并不亚于实际货物 流动所起的作用。

  中国政府已表示2006年要努力减少贸易顺差。有呼声要求提高对外企(主要集中在出口行业)的有关税率,或者 减少出口企业享有的增值税

出口退税的优惠。但如果我们的上述分析是对的,那么实施此类政策的理由就不太充分了。随着人 民币的升值,贸易顺差自然会回落,这部分是因为人民币实际升值,部分是因为虚报货值的动力减小了。另外,我们的结论也 说明: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升值过程应谨慎进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