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发毕业证令学生作假 逼出注水就业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11:47 海峡网-厦门日报 | |||||||||||
我市个别院校出现未就业学生不得不编造就业协议现象 省教育厅:虚报就业率将通报批评 核心提示 少数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要求毕业生必须提供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接
不交就业证明不给毕业证 我市某职业中专汽车维修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陈霄(化名)拿到了毕业证,这本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他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对记者说,从去年年底开始,他就带着资料四处联系工作,但一直没有结果。今年5月初,学校职专教务处主任给全体应届毕业生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6月20日前上交就业协议书,或者找个单位签字盖章证明自己已经“就业”,否则就不能领毕业证。这不是明摆着想造假吗?听完这一规定后,不少人当场起哄表示了不满。 学生不满归不满,学校的态度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为了获得毕业证,陈霄找到叔叔一个开印刷厂的朋友帮忙,和印刷厂“签”了劳动合同。其他同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一个同学的父亲在岛外开了家私营企业,好几个同学纷纷托他的父亲帮助盖章。最后,陈霄所在班级40多人全部交了就业合同,但实际只有十七八人真正找到工作。 记者采访了陈霄所在学校不同专业的几位毕业生,他们证实学校确实这样要求过。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小徐同学上网打开了班级的校友录,上面有班长的留言:“接班主任最新通知,还没有交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同学要抓紧时间,6月20日之前务必上交,否则将影响毕业。” 老师帮忙联系单位造假 来自江西的王成(化名)是岛内一家民办高校的本科生,今年毕业前夕,老师告知未找到工作的学生,要赶紧利用社会关系找一家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可以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好在9月份的招生中抢占先机,学生未来如果真找到工作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就业合同也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王成告诉记者,他只好硬着头皮去找试用单位签合同。单位领导皱了皱眉头,说他还在试用期,暂时不能签约。王成表示理解,因为正规单位应该按照程序办事,不能乱来。一个多月过去了,不少同学弄来了假就业合同,但包括王成在内的少数人还找不到一家可以签订就业合同的单位。学院的老师着急了,积极为他们奔走,最后让他们都“成功”地与一些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这样,王成和其他未就业的同学稀里糊涂地“就业”了。但是,同学们不能到这些单位上班,而这些单位也不对同学们承担任何责任。“我到目前还不知道我签的那家单位在什么地方,真像是一场闹剧。”王成很无奈地说。 “我们班今年的就业率据说是91%,实际上只有六成左右。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就业证明都是通过关系搞来的。”王成气愤地说,“难道大学毕业之前的最后一次教育就是‘如何弄虚作假’?”他认为,校方应该在就业上对学生多提供一些信息和指导,而不是劝说毕业生造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所高校的网站说:“为了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层层落实。由于工作思路新、部署早、措施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至5月中旬,毕业生就业率达81%,预计到7月份,毕业生就业率可达到90%以上。”近日,记者以考生的身份向这所学校的招生办公室咨询,对方称现在的就业率已经达到了93.5%。 高就业率能让学校名利双收 为什么学校想方设法提高就业率呢?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根据教育部规定,学校年度招生计划是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的。对于民办院校来说,招收的学生多了,收入也就增加了。华侨中学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自己在和孩子商量填报志愿时,重点考虑了打算报考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总要为他以后的工作打算一下吧。” 一位多年从事高校教育的人士说,在许多学校的年度工作报告中,都会有这样的字眼:力争确保明年的就业率达到多少。部分学校的就业率与具体工作人员的业绩挂钩,本来只是一个参考数据的就业率却成为奖惩标准。因此,有人劝说、授意未就业学生去开假协议或假就业证明,有的学生不从单位领工资,还要向单位缴纳档案保管费——每年200元左右。 据了解,福建省教育厅于今年6月底对全省40所普通高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要求各高校客观反映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特别要客观上报毕业生就业率,严禁虚报、瞒报,否则予以通报批评。 ■文/本报记者 李隽斌 实习生 孙春甲 ■漫画/透明 各方说法 就业率不能全面反映学校水平 专家认为,就业率统计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因为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并不急于在毕业前找工作,这并不是说明他水平不如人、找不到工作,反而说明他的就业机会多,选择余地大。学校应该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去提高社会信誉,而不是通过作弊的手段去误导考生和家长。有关部门对此必须加强监督,采取措施制止这种不良行为。 签就业协议即认定就业,不妥 安徽省教育厅上月底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出通知,禁止高校通过扣押学生毕业证书等方式,逼迫未就业学生提供造假的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接收函等材料,以此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数字。 有教育界人士提出:现在国内普遍以签就业协议认定就业的方法存在漏洞。在美国,统计就业率要跟踪3年,包括总在业时间、工资水平等。在英国,则以《教育法案》等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本报综合整理) 相关背景 年度招生计划与就业率挂钩 2003年4月教育部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地方和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确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坚持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对就业率明显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区分情况,原则上要减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调减增幅。在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中,对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应严格控制或缩小招生规模。 《意见》还指出,把毕业生就业状况纳入高校评估指标体系,使评估结果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的实际状况。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高校教学评估方案中的重要指标,凡就业率低的学校,一般不得评为优秀。 [记者手记]注水就业率到底害了谁 (来源:厦门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