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探索出集约高效城镇建设新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07:07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1+1=2,这是自然科学领域一条铁律。但在社会科学领域,由于优化组合的存在,“1+1”与“2”之间会出现“>”,也会出现“<”。

  城市发展布局属于社会科学领域。通过“多心、开敞、轴向”,南京在3000平方公里的都市发展区大舞台上,正以组团式格局走出一条“1+1>2”的集约、高效之路。

  “单中心”到“多中心”,“一城三区”带动跨越式发展

  作为著名的古都,2500多年来,主城一直是南京发展的中心,唯一的中心。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的城市规模必须进一步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

  问题接踵而来。怎么扩大,怎么发展?是以主城为唯一中心“摊大饼”式无序蔓延?还是在主城之外,开辟多个区域副中心,共同承担起南京区域中心城市的职能?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蒋伶告诉记者,以集约、高效为理念,南京明确“多中心、开敞式”的布局结构,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多中心”是在主城之外加快建设新市区、新城。这些新市区、新城和主城一起,共同构筑城市发展的跨越框架,有效地避免了“摊大饼”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交通拥堵、人居环境恶化等“城市病”,把“1+1”与“2”之间的“>”越画越大。

  调查研究,审慎决策。2002年,一个建设时序更加明晰的蓝图确定:近期重点建设“一城三区”(河西新城、东山新市区、仙林新市区、江北新市区),到2010年,“一城三区”的规划人口总量将达235万;以“三城九镇”(“三城”指雄州、淳溪和永阳,“九镇”是禄口、汤山、汤泉、八百桥、铜井、横梁、桥林、白马、桠溪九个重点镇)为郊县城镇的增长极,科学引导农民集中居住,集约利用土地和各项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三城”尽快形成20万人以上的城镇规模,九个重点镇达到3—5万人的规模,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轴向发展,精明增长,主城到新市区、新城仅需40分钟

  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学者针对美国城市蔓延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了“精明增长”理念,即注重对已建设地区的功能整合提升、提高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利用效益等。蒋伶告诉记者,集约高效的发展模式与“精明增长”的规划理念是一致的。本着这一理念,南京开始“轴向发展”:沿着长江和主城向外辐射的通道,形成以交通等基础设施为走廊的城镇发展轴线,就像葡萄梗,把一颗颗葡萄有序而紧凑地串起来。

  交通引导型开发(TOD)是促进新市区和新城产业、人口加快集聚的主要模式。按照规划,东山、仙林、江北每个新市区与主城间都将不少于两条轨道线相连,其中至少有1条与城市中心区直接相通;新城与新市区之间则以地铁交通为主,辅以轻轨、市郊化铁路等。在轨道交通未投入运营前,主城和新市区、新城之间,将开辟快速路、大运量快速公交,确保主城到达新市区和新区的出行时间控制在40分钟之内。

  城市建设中的“拾遗补缺”体现了“精明增长”的发展理念。环境综合整治使秦淮河恢复了“桨声灯影”,如今,建设者正对秦淮河沿线资源进行包装,将来的秦淮河与清凉门、汉中门、水西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品牌;狮子山、小桃园、绣球公园、八字山公园等城北旅游景区经过整合,其现有资源和影响力也将被充分放大。

  城市功能多元化体现了“精明增长”。河西以商务商贸、旅游居住等功能为主,重点提升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岗位;江宁承担主城综合功能的扩散,重点加强综合服务功能及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仙林以发展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重点增强综合服务及生活配套;江北具有相对独立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建设交通等基础设施……沿轴而上,顺轴而下,南京的人口、产业和功能在更大的空间内实现和谐发展。

  生态绿地、郊野公园,构筑大疏大密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

  在发展轴上,城镇内部按照集中、集约的模式建设,城镇组团间则是大片的“楔形绿地”。蒋伶告诉记者,这个“楔形绿地”是“开敞式”的最关键要素,是城市建设的“禁区”。利用“开敞式”布局,南京在都市发展区内构架起以城镇之间的山林、水体、基本农田、人工防护林为主骨架,城镇内部的绿地为次骨架,沿城镇间的交通走廊和河道水系绿化带为连接的绿色隔离空间。其中,重点保护和建设灵岩山——八卦洲——长江、青龙山——紫金山——玄武湖、云台山——牛首祖堂山——老山3条主要的绿色生态廊道,严格保护廊道内的山体自然植被,加强廊道内绿色植被建设,与集中的城镇建设一起,形成大疏大密的城市发展格局。

  绿色开敞空间并不纯粹为生态之用。据透露,在这些“楔形绿地”里,规划安排了郊野公园、近郊森林公园,在保护生态绿色资源的同时,加入了旅游休闲度假活动,让资源真正活起来。不仅保护了生态资源,还扩大了旅游产业,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此外,从集约的角度出发,今后,南京还将引导更多的“绿色南京”项目在城镇预留的开敞空间里“安家落户”。

  南京日报记者师擎 (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