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道德观察:呼唤打破高考“打招呼”的潜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07:4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陶映荃  

  又到高校招生时节,不少有考生的家庭,这会儿都在忙着找关系、“打招呼”,为确定落实具体学校和专业而最后一搏。凭着考生实实在在的考分难道就进不了想上的学校或专业?一定要家长不辞劳苦绞尽脑汁去找关系走后门用邪劲?对于那些没有关系的孩子,难道就只能输在这一机会并不均等的起跑线上?

  对于上述的疑问,一位家长说:“我亲眼看到同事的孩子由于没有打招呼,被三选二的差额选掉,这是合理合法摆得上台面的理由,谁也说不出什么。为了确保一万,还是得托人。”

  清华某学院硕士生面试时,七名候选人中,惟一没有打招呼的出局。面试的老师事后说:“其他六位面试前都打了电话,就她没有,看样子是不在乎上不上清华。”言下之意,清华只招在乎它的学生,懂世故打招呼就是在乎,而不懂或没打招呼就是不在乎。如果这位学生真不在乎,何苦大老远从南方辞掉工作,跑到北京苦读求学?

  几位常年跑教育新闻的记者都表示,每到这时节都有人托请帮忙,“手里条子一大把”,他们一方面表示现在的制度很严,只有凭考生实力,关系没有用,帮不上忙;同时也承认,如果分数过了线,不打招呼,很可能被有关系的或打了招呼的差额掉,从而落选。

  一位知情人说:“这是潜规则,大家都这样做,你不做就不行,除非你是状元。”

  在教育资源稀缺的前提下,“打招呼”破坏了公平竞争规则,为行贿受贿的权力寻租提供了广阔空间。而招生单位按关系远近招生,淘汰没有关系没打招呼的考生,是严重违反择优录取的教育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做法。

  应该说,拉关系走后门,对于绝大多数不擅长此道的家长是件痛苦的事。每年招生都要出现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条子满天飞的乱乎劲儿,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以及有良知、遵守职业道德的招生老师们提心吊胆特别害怕看到的。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各种政策措施,严防招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公平不公正,但有了前车之鉴,那些稍懂世故的家长,都知道分数实力加上人情关系等于上了一个双保险。应该说,实力加人情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还算“常态”,那么,一些考生分数根本达不到分数线,家长却凭手中的权势,厚颜无耻地通过“分不够钱来凑”的权钱交易,为儿女捞取非分好处。这样的例子虽令人厌恶痛绝,但每年也都在发生。

  专家认为,在权力寻租现象已稀松平常而民怨日甚的情况下,招生要公平公正赢得民心,必须秉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按照分数高低择优录取。否则,三五分之差,招生单位完全可以灵活变通,择劣汰优。在非常时期,强调例外就为腐败提供了借口,敞开权力寻租的门径;如果真正要杜绝弊端,就应加强高考全过程的透明度,不仅高考分数上网公示,而且让录取的每个程序都严格透明化,每个专业招生的分数排名也应该公示,严格按分数排名选人。否则,要考试要分数有什么用?

  另一方面,不论教育产业化这个趋势对不对头,考生的消费者权益也是客观存在的。舆论应当倡导考生尤其是没有门路的考生懂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因为通过高考而体现的上学权既是生存权,更是发展权。对于无权无势的城市平民、农民子弟以及偏僻地区的莘莘学子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惟一途径,是获得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惟一机会;当然,若要从根本上治理招生中的腐败与不公平竞争,还需要从法律政策和舆论环境上加大监督力度,对于违法乱纪者发现一个曝光处理一个,尽可能维护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修复教育界的良知与道德,让阳光普照莘莘学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