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技筋骨锻造“高端农业”种源农业、生态农业、装备农业和数字农业正使上海农业实现一系列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09:03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讯(记者任荃)崇明岛1300亩池塘里,一群两厘米见方的蟹苗们上周刚刚蜕去了第五层壳。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些蟹苗不再是购自苏北等地的天然苗,而是在仿生态环境中“优生优育”出的生态苗。它们完全继承了长江水系优质中华绒螯蟹的优良性状,将来,无论“个头”还是口感,都堪称一流。

  作为全国第一个超百万亩河蟹养殖县,崇明却从来不产蟹苗。每到河蟹繁殖期,蟹
农们总是从盐城等地买来天然蟹苗,然后将其养到成蟹。然而,随着近年来长江天然蟹苗的逐渐枯竭,购回的天然蟹苗不仅产量低,而且质量差,不少蟹农因此而亏损。

  去年夏天,市科委启动“崇明岛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技术研究”课题,水产大学、东海水产研究所、华东师大的科研人员与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联手在岛上辟出1300亩标准化生态育苗基地,模拟长江口咸淡水交汇的天然环境,并按长江水系优质中华绒螯蟹的特征鉴定、筛选亲蟹,取得了亩产8公斤优质生态蟹苗的大丰收。

  宝岛蟹业公司总经理黄春高兴地告诉记者,这1300亩生态蟹苗足以满足20多万亩大水面成蟹养殖的需要,实现新增产值5000多万元。目前,公司正忙着推广岛外养殖,把崇明出产的优质蟹苗送往苏、皖、湘等土地资源更加丰富的地区。

  从卖成蟹到卖蟹苗,崇明蟹农生意经的转变,不过是上海发展种源农业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上海共向全国市场提供各类种子种苗400多个品种,粮油、蔬果、花卉、禽畜和淡水鱼等种子种苗基本实现了优质化。其中,水稻品种更新周期由原来的6-7年缩短为2-3年,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0%,全国仅有的三个蛋种鸡中有两个出自上海,市场占有率达45%。

  根据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申城发展农业的地理空间不大,但潜力巨大。依靠科技进步,围绕种源农业、生态农业、装备农业和数字农业,上海农业正向高处攀登,逐步实现由一般性商业生产向源头性产品转变,由获取数量型的直接效益向获取质量型的间接效益转变,由满足本地市场为主向满足全国和国际市场转变。

  借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优势,一系列农作物新品让“上海品牌”蜚声海内外。运用“大麦单倍体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体系”,上海农科院培育出三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啤麦新品种(花30、花11、花22),打破了长期以来优质啤麦依靠进口的局面。其中“花30”不仅抗逆、抗病、产量高,其制啤品质更是接近优质国家标准,成为上海郊区和江、浙、皖等地的主栽大麦品种。同样诞生在上海的世界首例杂交旱稻组合,在比水稻节水50%的情况下,亩产已与杂交水稻持平,让世界粮农组织看到了缓解全球水资源危机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希望。而无论是青浦赵屯的草莓,还是嘉定马陆的葡萄,亦或南汇大团的水蜜桃,无一例外地都是科技孕育出的水果精品。

  作为全国率先尝试数字农业的地区之一,上海农工商现代农业园区精准农业实验示范基地的两年实验表明,有了数字农业的鼎力相助,每亩试验田平均减少施肥6公斤,而农作物反倒增产40公斤,农民增收80元。据悉,这套生于上海的数字农业技术已相继扎根黑龙江854农场、宁夏精准农业示范园。“十一五”期间,一个个“上海制造”的数字农场将在全国遍地开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