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3年“苦炼”现代丹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10:30 解放日报

  丹参针剂,这一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每年用量在20亿支以上,医治着全国数以千万计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一种丹参新针剂,将疗效提高30%,至今未见不良反应,上市半年多,月均销售500万元,预计三五年内将超5亿元。

  43岁的中国科编者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必须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廊下的探索和实践告诉我们,组织坚强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产生深远影响。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王逸平,与其丹参项目研究团队一起,历经13个春秋,开创性地采用国际标准方法研究传统中药,“炼”出了这种同时拥有中美专利的现代丹参———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一个成功范例。

  “十年炼一药”不算长

  十余载寒暑换来一种中药,值不值?王逸平说:“研究一个新药花十年时间,还算短的,选择了新药研究就是选择了科学长跑。”

  1988年,取得二医大药理硕士学位的王逸平进入上海药物所工作。凭借业务能力与敬业精神,1990年他成为助理研究员;1993年又提前两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又过一年,他已是当时全所最年轻的研究组长。此时正好30岁的他,甚至还没有开始读心血管药理博士,就开始了对丹参新药的探索。

  让中药首次符合“国际标尺”

  丹参入药,在中国有着千百年历史,然而其有效成分到底为何物,一直是个未知数。

  同事宣利江研究员领衔的丹参项目药学组提取到几十个丹参化合物,王逸平则带领药理组将这些提取物一一“排查”,历经多年终于挖到“丹参乙酸镁”这个此前几乎默默无闻的“宝”,第一次阐明了以它为主要成分的丹参多酚酸盐,才是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有效活性成分。

  王逸平说,党员最重要的是,要时时刻刻体现出先进性。作为科研人员,就要有为祖国科学发展献身的精神。在早期研究中,项目组面临经费短缺、设备陈旧等一系列困难,王逸平团结队伍,利用晚上借来仪器进行检测,一个个不眠之夜换来宝贵实验数据;中试实验历经高温严寒,每当实验告一段落,十多名研究人员体重都会明显减轻,王逸平戏称这是“免费减肥”,其实他身体特别单薄,其间还因病手术。

  大胆创新、小心求证,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后期临床研究中,丹参项目进行了世界医学界公认的“运动平板试验”,300多例病人要到专用于检测的跑步机上进行试验。王逸平一个个测量病人心脏机能指标,用一丝不苟的数据确切评价新丹参的疗效,并不让试验对任何一个病例造成不利健康的影响。他还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对该药物在病人体内吸收、分布、排泄等进程“紧追不舍”,为新药安全性再添一份“保险”。

  王逸平团队使中药第一次站在“国际标尺”之下。经三年大规模临床,这一现代中药把传统丹参制剂的疗效从过去的40%—50%提高到70%—80%,而且还未发现以往多见的皮肤过敏等副作用。

  陪伴丹参时间长过女儿

  轨道交通二号线张江站晚班工作人员对王逸平挺眼熟,多少年了,当他匆匆冲向检票口时,常有工作人员提醒:“快点快点,这是最后一班地铁啦!”到了中山公园站,他还要转三号线。

  在药物所同事眼中,王逸平是个“拼命三郎”。他每天工作都在13小时左右,经常没有休息日,却还常感叹上班时间不够用。当医生的妻子值晚班时,他会在实验室里接到女儿从家里打来的电话:“爸爸,八点半了,你什么时候帮我弄晚饭啊?”女儿今年11岁,比起丹参项目13年的研制期,爸爸陪伴丹参的时间比女儿更长。

  如今,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已成功产业化,预计今年供应量将达100万支。但王逸平实验室门前还挂着另一块题板———抗心律失常新药“硫酸舒欣啶”。这种来自中草药“常山”的药物1987年开始研制,现在终于进入临床一期,它又将在王逸平手中经历一次为期更长的“苦炼”。

  本报记者 徐瑞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