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患者手术前将红包塞在核磁片中给刘晓谦医生 手术后,红包出现在患者的被角里 神经外科的138封感谢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01:04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王浩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不幸患有脑垂体重体瘤的危重病人,没想到会受到专家们这样热心周到的服务,为我成功地做了手术,使我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心……”这是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一名叫武宪阁的患者6月2日发给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并由省卫生厅厅长批示转发给哈医大第四医院,题目为“老百姓盼望多出几个像刘晓谦这样的医学博士”的感谢信。据了解
,这也是哈医大四院建院1年多以来神经外科收到的第138封感谢信。

  52封农民患者的感谢信 武宪阁的故事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4月的一天,农民武宪阁在亲属陪同下从五大连池市到哈市寻医,哈市几家医院会诊是“脑垂体重体瘤”,如果不马上进行手术会有生命危险。从脑垂体摘除重体瘤并非小手术,武宪阁慕名找到了哈医大四院的脑外科专家刘晓谦,“我一个普通农民,根本不认识刘医生,可却受到了刘医生的热情接诊,还耐心向我解释病情的治疗办法和手术方案,让我一颗悬在半空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武宪阁在手术前将1600元红包放在了核磁片中交给了刘医生。可当他下了手术台后,刘医生一边祝贺他手术成功,一边又把红包悄悄地塞进他的被角里。刘医生的举动,让武宪阁感激落泪。他在感谢信中用质朴的语言写道:我没有华丽的语言和富足的财物,无力回报刘晓谦医生的大恩大德,我只有祝愿他这样的好人一生平安,年逾百岁耄耋之年踢足球吧!

  记者从哈医大四院医德医风办了解到,从前年建院起,该办就陆续收到写给神经外科的感谢信,到现在为止已有138封,其中有52封来自农民患者之手。据介绍,神经外科的农民患者占该科患者人数的65%以上,“医生在处方上一落笔,病人花出去的可能就是一年的田粮甚至一间房。”这是刘晓谦主任常对身边医护人员说的一句话。为了照顾农村贫困的患者,刘医生总是绞尽脑汁为他们节省费用,自掏腰包和组织全科医护人员捐款,更是家常便饭。在他的办公室里,常常堆着一些衣服和营养品,这些物品都是刘医生特别为困难农民患者准备的。

  去年年末,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的刘淑清搀着27岁的儿子来就医时,儿子志军已双目失明。刘淑清告诉医生,志军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几个月前,志军总说眼睛疼,很快眼睛就看不清东西了。到医院检查,得知志军患上了听神经瘤造成的脑积水,已是晚期。为了给儿子治病,刘淑清拿着卖房子的5000元到了哈市。可是,所有医院都说这笔钱与手术费相差甚远,不肯接收。“刘晓谦医生看了儿子的病情后,二话没说就接收了,他说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么走了。”志军手术成功后,刘晓谦又把自己和科里医护人员捐的5000元钱交到刘淑清手中。在医护人员的照顾下,志军很快康复了。前不久,他带着感谢信再次来到哈市,还给刘医生带来了家乡的特产榛子和木耳,他在信中“感谢这位好心的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39封危重患者的感谢信 到神经外科就医的患者当中,危、重、急症患者极多,病人来时有的处于昏迷状态,有的处于弥留之际,病人家属往往为此焦躁不安。“许多手术难度很高,具有相当大的风险性,有的医生怕担风险,拒绝接收这样的患者,可刘晓谦却不让一个生命从他手中流逝。”神经外科的护士长付慧明讲起刘医生十分敬佩。

  出生只有47天的天龙是刘晓谦从医以来接诊的年龄最小的患者,他母亲在感谢信中写道:“看着死神在一天天逼近儿子幼小的生命,我心如刀割……是刘晓谦医生勇于承担挽救一个新生命的重任,用高超的医术使患者重获新生。”龙江县男孩天龙是家里几代的单传,满月那天奶奶不小心将他摔伤,造成颅内大血肿,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不醒了。刘晓谦看到这个婴儿连头部囟门都没有长好,开颅手术没有先例也没有成功把握,手术一旦失败,一家人的希望破灭。没等刘晓谦开口,孩子的母亲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泣不成声。当晚,刘晓谦把全科的医生召集到一起,连夜研究手术方案。次日,经过了长达8个小时的手术,天龙终于闯过了鬼门关。前不久,天龙来医院复查时,还到刘晓谦的办公室里,亲了一口“刘大大”。

  上个月,从佳木斯转来一名51岁的患者,她患有眼动脉动脉瘤,动脉瘤长在颅骨的一侧,切除时不但要磨掉这块颅骨,动脉瘤还不能破损,一旦破了患者就下不了手术台。为了做好这个风险性极强的手术,刘晓谦两夜未眠,翻医学书籍,上网查阅病历,和外省专家交流。看到医生们如此重视和紧张,患者张立芹主动给医生们鼓气,她爽快地说:“不做手术我是死定了,做手术我还有一线希望,你们就把我当成课题,大胆地去攻克吧!”张立芹的话给了医生们很大信心,手术在4个小时内顺利完成了。一周后出院的张立芹,在留给院方的感谢信中说:“在以前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在死亡的恐怖中煎熬,省内省外专家无人敢冒此风险,只有刘晓谦医生勇破难关,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新的生机。”

  为伊春小徐老师做颅底岩斜坡手术是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这种手术失败率达到40%以上,许多患者术后都“口歪眼斜”。小徐老师“完好地”下了手术台。她带着她的学生们送来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当我拉着刘医生的手,告诉他,三尺讲台是我的生命,我不能离开它时,刘医生的眼神也同时告诉我,手术一定会成功!”

  47封来自“亲人”的感谢信 来哈医大四院神经外科就诊的患者都说,这里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里有一位时刻为他们着想的“家长”,有一群充满爱心的“家人”,这个“家长”就是刘晓谦。“我可以拒绝别人的友情不去赴宴,但我不能拒绝病人救命的请求。”这句承诺伴随着刘晓谦从医几十年,只要病人需要他,他随叫随到。

  哈市患者刘秀荣因脑垂体瘤患上了尿崩症,术后5天,她感觉身体恢复了,就要求医生将心电监护机撤了。可没过两个小时,她就感到心悸难受,要求找刘主任。可此时刘晓谦正在回家的路上,听明情况,马上调转车头回到医院,从晚上6时一直陪到患者10时,直到患者入睡了,他才放心回家。刘秀荣在病房中写了一封满怀激情的感谢信,她说:“一名普通患者,竟能将全省闻名的脑外科专家呼来唤去,这让患者们看到了他高尚的医德,感受到了他对患者亲人般的爱。”

  6月7日,是刘晓谦儿子高考的第一天,可当晚他没能陪儿子吃饭,又急匆匆赶往医院做了一个外科手术,回到家时,已是次日凌晨1时。“神经外科的刘医生和我只是医患关系,但是他对我就像亲人一样嘘寒问暖,整日笑脸相迎,让我看到了‘白求恩’精神。”驻哈某部的患者张继臣出院后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他从病友口中得知,当天刘医生没有吃午餐和晚餐,饿着为他做了整整7个小时的手术,手术期间是靠喝葡萄糖挺过来的,下了手术台后刘医生脸色苍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可他的亲属急着询问病情,刘医生竟然花了40分钟时间讲解了整个手术过程,当晚累得睡在了办公室的沙发上。

  上周,刘晓谦接到了一个来自湖南省的包裹,里面装着当地土特产。包内信中写道:“也许您已经忘记我了,可我这一生却不能忘记您,哈尔滨的冬天很冷,可那里的人心却是火热的。”那是今年大年初一的下午,刚陪妻子回到安达市岳父家,刘晓谦就接到了院里的电话,称有一名湖南游客在滑雪时摔伤,颅内大量出血,需要最好的脑外专家出诊。撂下电话,刘晓谦立即踏上了返程的路。据护士长高秀英介绍,刘晓谦是神经外科唯一一名没有假期的人,到了周末外伤患者会更多,半夜三更时常会把他调回科里做手术。

  6月20日,记者来哈医大四院神经外科见到刘晓谦时,他带着歉意告诉记者:“只能给你20分钟时间,一会儿我有个手术。”在这20分钟里,他的电脑不停地传来省内各大医院脑外科需要会诊的CT片,门外不时有陌生的患者家属拿着片子让他诊断。刘晓谦笑着对记者说:“谁都会有患病的时候,如果他就是你的爱人或亲人,你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看到每个患者亲属急切的目光,我别无选择。”

  一句朴实的话语,138个感人的故事,138首奉献的赞歌。刘晓谦医生就是这样,他甚至忘记了曾经医治过的患者,忘记了曾写过表扬信的患者,但他永远不会忘记门外还有那么多等他治病的“亲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