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合组织:新型农民“摇篮”(下转第二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05:38 北京日报

  “大家注意了,市里专家上午九点到村里讲课,请大家到农民科技培训学校来听课……”大兴区礼贤镇黎明村的大喇叭一响,村民们纷纷跑到教室去听课,比学生还要认真。

  这个村总共只有147户、216名劳动力,而村合作社组织的科技培训累计已达4000余人次,相当于每个劳动力接受培训近20次。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150元,比十年前涨了7倍。

  像合作社、协会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联合舰队”——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在发挥经济作用、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是培养新型农民的课堂,潜移默化中指导着农民学技术、用技术、懂市场。

  培训农民学科技

  榆垡镇果树协会会长李书杰的兜儿里总是揣着一个专家通讯录,市农科院的冯教授、果树研究所的魏专家、林业大学的章博士……老李放言:“北京的果树专家,我门儿清。”

  所有这些专家,全是这位会长请来的“客座教授”。大兴区特聘的韩国果树专家也是榆垡镇果树协会的座上宾。每年协会自己组织的培训就要培训农民3000人次。赶上大兴区组织的农民培训,协会租辆面包车,拉上40多名骨干追着专家去听课,回来再给乡亲们“传帮带”。

  大兴区有果树近20万亩,年产果品1.32亿公斤,其中梨就占了近60%,大兴的梨曾经有过历史上的辉煌,做过贡品。可几十年、上百年的老梨树到了今天,一成不变的鸭梨、雪花梨两大品种,让人们的口味出现了“疲劳”,反映到市场上,梨卖成了萝卜价。

  从2000年开始,大兴区果品产销协会从中国农业大学、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聘请了13位专家教授成立果树技术顾问团,对全区老、劣、杂果树实施高接换优,每年培训果农达1.5万余人次。

  榆垡镇刘家铺村只有80几户人家,村里规定参加协会组织的培训要“记工分”,每年每户不能少于500学时。学习刻苦的刘家铺村农民成了果树协会课堂里的“优秀生”,梨树的高接换优、生物防治、叶面施肥……什么技术先进用什么。去年,村里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

  目前,大兴区已经对全区4万亩梨树进行了“高接换优”,精品梨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品种超过200个,年产优质梨6000万公斤,占全市梨总产量的50%,是北京市最大的精品梨种植基地。

  指导农民用技术

  正是瓜秧育苗的时节,赶上了降温。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瓜农贾志军的手机“嘀嘀”响起:“专家提醒:注意防低温,室温保持在白天28至32摄氏度……”

  发送这条短信的,是庞各庄镇乐平西甜瓜产销协会农情短信提示系统。这套系统通过群发短信,将专家的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农民,指导农民科学种瓜。目前,大兴区600多户瓜农可以收到这样的农业技术提示信息。

  乐平西甜瓜产销协会会长冯乐平说:现在讲究产品标准化,种植过程也必须规范。协会与农民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按标准收购,而必须参与到农民的生产过程,指导农民生产符合市场和客户要求的产品。

  对会员“严格要求”的并不只种植业合作组织。薛营创新奶牛合作社收购会员的牛奶,每公斤永远比市场价高一角。“这一角钱可不能白拿。”社长毛光祥说,“进了合作社就要按合作社的规矩办,哪一步也不能马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