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农业走向全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09:30 解放日报

  短短4个月内,重庆市万州区团结乡农民陈福泉用投资的1000元赚回2万多元,月收益率超过500%。为他送去“摇钱树”的是上海的农业部门和企业。受市农委的委托,上海大山合集团在万州区开办食用菌免费培训课。每人只需投资1000元购买香菇、鸡腿菇等菌种进行种植,结果陈福泉成了培训班的优秀学员。

  走出上海、走向全国,是上海农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服务全国的生动体
现。

  对口支援,供其所需

  根据上海对口支援的8个地区不同情况,上海市农委从实际出发,供其所需,有针对性地发展扶贫项目,加快当地脱贫步伐;并在项目建成后,继续在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当地群众能长期受益。

  在万州区,不少三峡动迁后住进宽大住宅的农民,像陈福泉一样在上海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利用自家空余房间种植食用菌。由于当地吃火锅相当盛行,结果这些食用菌一上市就供不应求。最近,新一期培训班又开课了。据统计,市农委已投入近200万元资金,对新疆阿克苏地区、云南思茅市、重庆万州区、湖北宜昌市夷陵区等8个对口支援地区,进行奶牛、肉牛、食用菌、陆基水产养殖等培训工作。

  在云南思茅市,市农委通过调研了解到这是“昆明—曼谷大通道”在中国边境的第一个城市。由于泰国对中国肉牛的年需求量达几十万头,据此判断思茅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大有作为。今年,市农委免费提供南德温肉牛冻精2万支,并在当地设立了配种站,帮助其扩大肉牛养殖和出口规模。通过技术指导,养出的肉牛个体比当地原有品种牛大30%,为当地脱贫开启了一道门。当这些肉牛开始生养小牛,农民远程教育网又送去“如何喂养南德温小牛”的课程,帮助农民解疑释难。

  从今年开始,上海帮助云南思茅、文山、红河、迪庆四个地、州对口支援的200多个村庄建立“白玉兰远程教育网站”,如今1/3已经建成。今后当地村民们不用出村,就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站的电视机看到上海市农委通过卫星送来的农业科技节目。据介绍,这个网站从周一到周五都为农民上科技课,每天上下午各有两堂课。

  在夷陵区,上海利用长江之水搞起陆基水产养殖,把高密度工业化生产的名贵鱼苗养到一定程度后,转给当地渔民养殖,增加农民收入;在云南文山,上海农科院无偿转让“沪玉糯一号”玉米品种亲本进行杂交制种和生产,推广面积累计5万余亩……

  会展平台,直通市场

  上海是一个拥有1700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每年农副产品流通量超过100亿美元,加之滨江临海,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这就决定了上海是一个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和集散中心。去年在上海举行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暨台湾农产品展销会吸引了台湾岛内和全国17个省市的台资企业参加,3天零售额超过4亿元,所有的样品销售一空。

  为了让全国优质农副产品更多地进入上海市场,市农委每年协助各省市政府举办20多场大型农副产品展销会、农业项目推介和招商会,农业部的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也移师上海。像“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每年能吸引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60多个地级市和800多个企业前来参展,每天超过5万人次的市民前来购物。从祖国北疆的呼玛到西部的新疆、南部的云南、广西,各地农民和农业企业通过在沪会展拿到的订单每年多达200多亿元。每逢农展,市农委积极组织动员上海各大超市、集团、宾馆、餐饮企业、外国驻上海贸易代表以及高校后勤服务中心等1000多家采购商前来采购、洽谈交易。

  从实体展会到网上永不落幕的展会。上海农业网的“网上展厅”特别热闹,发布了几百条供应信息,品种涵盖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粮油、畜禽、水产、食用菌、乳制品以及各种加工食品。在“市场价格”一栏里,上海市场蔬菜批发日价、全国菜篮子价格、东京大田市场价格、上海区县粳米价格行情等,尽在其中。“蔬菜市场数据分析”更是专业,可以为生产企业的微观分析提供量化数据参考,发布的内容包括价格、产销量、进出口量。据介绍,通过网络宣传品牌特色农产品,开发国际农产品供求平台等,已成为上海农业与世界沟通的窗口。

  服务全国,拓展自身

  服务全国,也是发展自身。由于上海发展农业的资源和空间有限,充分利用外省市资源,是上海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上海市与兄弟省市开展了多层次的农业合作,分别与江苏、吉林、安徽等省市的农业部门签订两地合作文件。上海农业的“四新”技术服务,也在国内中西部地区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据统计,“十五”期间上海通过“四新”项目资助金额460万余元,涉及新疆、内蒙古、陕西、云南、重庆、湖南等省、市、自治区。

  政府推动,仅是开始。更多的农业合作已经转变为自觉行动。

  “到海南种瓜,到新疆养虾”,越来越多的上海农民跳出本土“一亩三分地”,到外省市开创种养新天地。上海已在国内26个省市建立了粮食、奶牛、水产、蔬菜等生产基地,异地种养业生产面积达到150万亩,相当于上海农田面积的1/3。如今上海人过了冬至,也能吃上西甜瓜,这离不开沪郊农民在云南、海南等低纬度地区建立的瓜果种植基地。

  科研院所也展开跨区域合作,促进技术交流。上海市农科院在全国各地建立的新品种或技术示范基地就有151个,广泛分布于21个省、市、自治区的98个县(市)。采用上海提供的旱稻不育系,广西、江西、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等农业科研部门根据当地环境特点选配最适宜的恢复系,培育杂交节水旱稻新组合。

  国家级龙头企业更是大鹏展翅,如奉贤区的汉德食品有限公司在黑、吉、辽三省建立了肉牛加工基地,在黑龙江木兰县建立了大米生产基地;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福建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及加工中心,去年出口额超过3000万美元,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据统计,本市农业龙头企业已在国内30个省市区建立了外延基地和合作项目,总项目数近400个,累计投资额10多亿元。

  本报记者 刘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