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增绿添彩”工程让张家口人民圆了绿色梦山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10:26 河北日报

  5平方公里100.2平方公里扩大到4

  可贵的“增绿添彩”精神

  短评

  张家口市的“增绿添彩”工程,既体现了解放思想、依靠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也是自强不息、为民谋利、勇于拼搏精神的生动体现。

  “增绿添彩”工程有许多创新,这些创新是建立在解放思想、依靠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工程从谋划到具体运作,处处体现了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冲破“条框”束缚,冲破体制壁垒的勇气。在“白矸土”上栽树能不能成活?张家口人创造了宝贵的经验:针对降雨量少的实际,打机井、筑水箱、铺管路,建立“人工绿色生命保障系统”;针对岩石裸露、土壤贫瘠的实际,创造符合苗木生长的“人造树木立地条件系统”;针对无霜期短、气候干燥的实际,规定“选用树苗不过八达岭”的禁令等,这些都是在实地勘测、多方论证、反复核实的基础上形成的。

  “增绿添彩”的这种精神,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固守一种僵化的思想模式,就会停滞不前或发展步伐缓慢。只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只有调查研究吃透实情、理清矛盾关系、把握各种复杂条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有发展的大跨越。

  “增绿添彩”精神,是建立在为民谋利之上的勇于拼搏的精神。这项工程的实施,是冒风险的。可以想象,假如树种不活,或半途而废,造成损失责任由谁来负?怎样向组织和群众交代?施工中如果出现人员伤亡责任谁来承担?张家口市委、市政府的信条是:只要是为人民群众办事情,胆子就大,底气就足,就是有风险也不怕。他们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干真事、真干事的作风,能吃苦、敢吃苦的精神,敢冒风险,科学务实、终将“增绿添彩”变为现实,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出了有力的诠释。

  ■经过近4年的艰苦奋战,市区10.5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一次造林、一次成园”使城市建成区面积由本报讯(记者王翠莲、王玉亮通讯员周建军)山为城垣,城以山枕,山绿城美。盛夏七月,走进张家口市,举目眺望市区周围的群山众壑,一条条输水管线如蛟龙盘绕,一座座高位水箱似烽台屹立,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为群山披上绿装,花香鸟语间,人们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然而,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山秃岭,垃圾遍地。经过近4年的艰苦奋战,张家口市实施的“增绿添彩”工程已经完成,市区10.5万亩荒山全部披上了绿装,“增绿添彩”让山城人圆了绿色梦。

  山城张家口三面环山,但都是荒山秃岭,岩石裸露,植被稀疏,荒山荒坡达10多万亩,基本没有植被的就有7万余亩。纵贯市区的大青河,只有雨天才能看到泥石流沙滚滚而下的“洪水”。市民无奈地自嘲自己的家园是“穷山恶水过风沙”。生态环境差,不仅影响张家口城市品位提升和人居环境的改善,还制约着城市对外开放步伐和经济发展速度。

  本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怀着“改造家园、构建和谐”的夙愿,张家口市委、市政府决定:一定要让市区周边的荒山变成青山,把“包袱”变为“财富”。从2003年起,市委、市政府发起了以“增绿添彩”(为荒山增绿、为党旗添彩)工程为主体的营造城市森林的公益活动。

  这是一张构想宏大的蓝图,用近4年时间完成10.5万亩荒山绿化,建成8大景区、40个生态公园,把张家口建成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城市;这是一个壮举,不仅要把荒山变绿,由绿变景,由景变园,而且要“一次植树,一次成园”;这是张家口市荒山绿化和城市建设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工程,想前人不敢想、做前人不敢做。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一期工程率先在条件最差的七里山和小白山营造“共产党员先锋林”各1000亩,摸索经验。结果,成活率达到99%以上。接着,市委、市政府决定由组织部牵头,在市区周边10.5万亩荒山上实施二、三、四期工程。

  建设者们开山路,架管线,筑水箱,凿树坑,背土上山,引水上山……由于山体土层瘠薄,岩石遍布,镐头派不上用场,就用钢钳和大锤凿,就这样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出了286万个树坑。

  浩大的植树工程,可喜的高成活率,创造了荒山绿化的奇迹!540个党组织、25万党员、80万人民群众参与,在从来就不长树,连草都长不好的荒山上,硬是植活了660万棵树,并且在可植山体上不留空地,一次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10多万亩荒山披上绿装。

  同时,按照“一次造林、一次成园”的要求,该市还在工程区建成了8大景区、40个生态公园。宏大的造园工程,绘制出山与城交融的和谐美景,创造了人改造自然的奇迹,使城市建成区面积由40.2平方公里扩大到105平方公里,让山城“长大”了一倍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