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旅游超载”:莫让遗产变遗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11:51 今晚报

  “世界遗产”像一块“金字招牌”,为许多地方带来源源不断的旅游收入。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在江西庐山召开的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各世界遗产地的管理者们指出,“旅游超载”已成为世界遗产地保护面临的巨大威胁。

  一些世界遗产中心的专家和国内研究遗产保护的专家表示,“旅游热”就像一把火,控制得好可以烧水取暖,控制得不好,则会烧毁房子。

  旅游经济:一块日益壮大的蛋糕

  我国是“世遗富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共申请到世界遗产31项,世界遗产总数列全球第三位。

  “世界遗产”是一块“金字招牌”。平遥、丽江等一处处曾经鲜为人知的古镇,因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声名鹊起;庐山、黄山等名山因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副处长凌琳说,随着假日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等的发展,我国不少世界遗产地景区收入都大幅增长,这让不少遗产地获得了较充足的保护经费。例如明十三陵每年有超过1亿元的收入,其中50%以上用于专项文物保护工作;北京颐和园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超过1亿元。

  不堪重负 世遗喊“累”

  不少世界遗产地在日益增加的游客脚步声中开始喊“累”。

  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举世闻名,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忧心忡忡,据预测,青藏铁路开通后,布达拉宫日游客量将从现在的1500人增加到3000人左右。这座土木结构的宫殿有13层,如果每层都挤满游客,压力可想而知。

  在敦煌莫高窟,日益增多的游人正给壁画、雕塑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类似情形屡见报端:最大容量不过万人的故宫一天之内竟涌入十万余观众;小巧玲珑的苏州园林内游人如“过江之鲫”;过度膨胀的游客已严重破坏了丽江文化和生态平衡,作为丽江生命之源的玉龙雪山也因游人过多而导致雪线上移。

  莫让遗产变遗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地区项目专家景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规划和管理只是世界遗产保护系统工程中的冰山一角,但是现在这个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兴旺却显得非常突出。因环境污染、军事冲突、自然灾害、过度开发等原因,世界遗产地正面临着重重危机。

  “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处遗产地列入濒危名录,但世界遗产不是终身制,遗产保护绝不能掉以轻心。”景峰说,“中国应利用好旅游业兴起的时机,积极促进世界遗产地保护。”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景区正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间寻找平衡点。如莫高窟已开始控制进窟参观人数并限制小于20平方米和有病害洞窟的开放,并实施展示洞窟每年轮流开放制度,使展示洞窟轮流得到休息。

  专家建议,我国应在多个方面强化世界遗产的保护。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用多元化手段展示世界遗产。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表示,莫高窟目前仅仅采取“观实物”的展示方式,不利于莫高窟文化内涵展示与文物保护,如果建设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数字展示中心,充分利用当代数字技术和展示手段,将使游客获得更多、更清晰的敦煌文化信息,同时缓解旅游给展示洞窟保护带来的压力。

  培育更为成熟、理性的旅游经济。专家提出,中国世界遗产地面对的“旅游超载”背后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时间分布不均衡,旅游旺季特别是“黄金周”期间遗产地过度负重、难以承受,而旅游淡季游客稀少。我国应建立更为合理的休假制度,使旅游市场趋于成熟。 (据新华社南昌7月8日专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