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年轻一代正迅速肥胖 “龙的传人”岂能虚弱不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15:09 国际在线

  新近公布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表明,由于缺少体育运动,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日益下降,学生肥胖率在过去的5年内迅速增加,在一些大城市,肥胖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

  年轻一代正在迅速肥胖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教委日前公布了最新的北京学生体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是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超过一半,高中生超过了60%。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为52%,其中小学六年级超过40%,初三接近70%,高中生则超过60%,高三学生超过66%。

  不仅学生阶段的青少年一代在迅速变胖,整个未成年人群体都在遭受肥胖的困扰。

  “近5年来,中国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仍在继续增长,而且增长得很快,5年增幅达到12%到15%。”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季成叶指出:目前,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已经全面进入肥胖流行期,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则更是未成年人肥胖的“重灾区”。季成叶断言:中国已经走进“肥胖时代”,未成年人一代更是首当其冲,而人们对此却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据季成叶介绍,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资料表明,即使是在大城市,7到18岁的男/女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率也分别仅为0.2%和0.1%。但从1991年起,儿童超重的情况开始在中国城市中显著增多;到1995年,肥胖开始在大城市的儿童中流行,儿童肥胖问题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2000年前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就已经全面进入儿童肥胖的流行期。以北京等六大省市的城区小学男生为例,其肥胖的发生率为12.9%,这一数字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医学研究证明,肥胖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有关系,这些疾病又被统称为“代谢综合征”。“虽然在青少年时期,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一般并不严重,但是儿童时期的肥胖,可以使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各种危险因素聚集,给他们成人以后的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季成叶说,“因此,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是关系到人一生生命质量的问题。”

  此前,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联合发布了“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依据这次全国范围抽样调查的数据推测,目前在我国学龄儿童少年中,糖尿病患者达59万人,空腹血糖受损者达70万人,血脂异常儿达563万人,高血压患者达1790万人。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学龄儿童少年超重率分别为8.1%和3.1%,我国城乡学龄儿童少年肥胖率分别为3.4%和1.3%。与1992年相比,我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率增加了19.4%,肥胖率增加了5.9%,超重率和肥胖率比1992年增加了19.4%和5.9%。报告指出,由于肥胖率的上升,我国学龄前儿童患慢性病的比率迅速上升,营养过剩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该人群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青少年肥胖亟待全社会关注

  在发达国家,家庭越是贫困、家长的文化水平越低,儿童肥胖的发生机会就越多,而中国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季成叶指出,中国的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吃的苦太多,现在条件好了,尽量别让孩子吃亏,孩子什么都不干就是享福。“实际上,正是社会上流行的这样的想法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在中国出现。”

  季成叶认为,中国儿童的生活方式“由动到静”的改变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由于居住条件的变化,以及家长对孩子用功学习的要求,使得儿童户外活动和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而“静”的活动则明显增多,比如看电视、上网、做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如今儿童的主要生活内容。生活方式上各种细微的变化,使现在的孩子活动不断减少,消耗的热量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孩子每天摄入的热量却越来越多。季成叶把膳食结构的改变看成造成儿童肥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过去渴了喝开水,现在渴了喝饮料,甚至有的孩子如果没有饮料就不喝水。”他列举的饮食方面的例子还包括,中式和西式快餐一味迎合儿童的口味,让他们从这些“糖多油大”的膳食中摄入过高的热量;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带来甜点、糖果和各种零食的大量生产和销售,加之电视广告、媒体宣传的巨大影响力,对儿童产生难以抗拒的诱惑,这些都使儿童日常摄入的热量远远高于以往。

  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