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个没有择校现象的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01:33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如今,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重点校—好生源—好师源—好财源”的怪圈,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上一个理想的小学、初中,四处找关系,托门路,有的为了一个名额彻夜排队。在北京等地,家长为了让孩子上一所理想的小学,花费甚至达34万元。而在铜陵,你在街头随机询问:“铜陵哪所学校好,你想上哪所学校?”学生的回答都是:“这里的学校差不多,想上个离家近点的。”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和一些教育专家纷纷惊呼:铜陵是一个没有择校的城市。

  铜陵市教育局局长金燕是一位睿智务实的女性,她在向记者介绍铜陵市均衡教育的做法时,涌动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她说要实现教育公平要有愚公精神,铜陵市目前这种好风气的形成来源于市委市政府目标的制定,来源于数代教育部门领导的坚持。作为矿山资源型城市,学校点多、线长、规模小,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矿山资源枯竭,职工生活区迁移,其子弟学校生源纷纷涌向市区,导致了市区中小学人满为患,一些偏远条件差的学校,却没人愿意上。为解决这一问题,在10多年间,全市市区关停撤并13所规模偏小、低效质差的学校。另外,集中资金,在生源集中的地方,新建和改扩建22所中小学。2001年取消两所重点初中:一中和三中,也从此结束铜陵重点初中的历史,迅速改变了过去生源扎堆的现象。与此同时,加大力度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力量放到薄弱学校,并加大对坚守在薄弱学校的优秀老师的奖励,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出现老师因为学校条件不好而申请调离的现象。学生家长看到家边学校的各项硬件与其他学校没有区别,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也就放弃了给孩子择校的想法。

  铜陵市之所以能够成功破解困扰教育界多年的“择校难题”,有关专家指出,关键来源于三方面,一是要有责任心,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教育局有责任、有义务严格执行公平公正的教育方针;同时明确政府是教育工作的责任主体,政府要统筹协调解决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确保教育附加费征收到位并投入教育使用。另外,坚持改造薄弱学校的决心不动摇,加大对薄弱学校的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政策倾斜力度。所有这些正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突破口和关键所在。

  ·本报记者 何保丰·(晨报铜陵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