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要去中国看看“小安德烈” 记者电话采访当年的飞行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09:06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施虹 吴利红

  当记者通过翻译告诉老人,我们是黑龙江日报社的记者,您曾救过的那对中国母子,母亲董尤氏在1975年就过世了,那名“婴儿”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生活得很好。听到这里,老人语气激动地说:“逝去的人就让他们安息吧,活着的人快乐就好。谢谢中国记者,谢谢黑龙江的记者,让我这近半个世纪的牵挂,终于有了圆满的回音。”

  

我要去中国看看“小安德烈”

  康复后,俄方用飞机将董尤氏送回中国。图为当时董双森的父亲董贵福(左)与克拉拉(中,当年参加飞行救助的医师)以及董尤氏的合影。

  

我要去中国看看“小安德烈”

  在哈巴罗夫斯克妇产医院逐渐康复的董尤氏母子。

  

我要去中国看看“小安德烈”

  1958年5月份,阿尔谢年科夫到医院看望病中的董尤氏,并给她送去鲜花。

  当记者通过翻译告诉老人,我们是黑龙江日报社的记者,您曾救过的那对中国母子,母亲董尤氏在1975年就过世了,那名“婴儿”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生活得很好。听到这里,老人语气激动地说:“逝去的人就让他们安息吧,活着的人快乐就好。谢谢中国记者,谢谢黑龙江的记者,让我这近半个世纪的牵挂,终于有了圆满的回音。”

  阿尔谢年科夫很善谈,听声音很难与一位80岁的老人联想到一起,他的记忆力非常好。电话那端,他讲述了在那次救助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救助行动在“二战”胜利日

  阿尔谢年科夫告诉记者,1958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那天正逢他值班。下午阿尔谢年科夫准备回家和已怀孕的妻子共庆胜利。

  而这时驻哈巴罗夫斯克的边防军打来电话,说对岸中国抚远一个叫下巴恰村的一名产妇,因为产后大流血,当地医疗条件无法救治,生命十分危险,希望能去救助。阿尔谢年科夫立即服从命令,和一名叫克拉拉的女助手驾着“米—1”直升机,立即飞往对岸,对中国同胞施行救助。

  做了多年飞行员的阿尔谢年科夫说,自己在从事飞行事业时,曾有过许多危险的情境,但是像那次冒险的飞行,在他的记忆中是不多的,也是最难忘的。

  “当时正值春天,天气十分恶劣,当天不仅刮着大风,还下着大雨,非常不利于飞行,但是为了抢救那名中国朋友,也只好冒险飞行了。”回忆48年前的情景,阿尔谢年科夫的语气中还带有一种紧张的情绪。等阿尔谢年科夫冒险飞到中国的那个小村子时,大约是下午4时许,而他发现,根本没有停飞机的地方,只好在一个临时的空地冒险停下了飞机。

  村子里出来很多村民,帮着阿尔谢年科夫和克拉拉将昏迷的董尤氏和婴儿抬上了飞机。返航时,为避免给孕妇再增加痛苦,飞机在恶劣的天气中开得很慢。在飞机上,助手克拉拉一边照顾中国产妇和婴儿,一边紧急联系俄方救护车、救助的医院以及医生等等。

  飞机降落在哈巴罗夫斯克后,救护车已经停在那里,董尤氏和婴儿立即被送往哈巴罗夫斯克市妇产医院,抢救室已经做好了一切急救准备,立即为董尤氏施行手术治疗。而那名可爱的婴儿,则由医护人员轮流看护着。

  安德烈也是我儿子的名字

  记者告诉阿尔谢年科夫,他曾经救助的婴儿“小安德烈”是一名中国公务员,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家庭美满幸福,生活得也不错,自己还有两辆拖拉机,几百亩承包地。听到这些,老人非常欣慰:“这就好,我真想看看他,他和我儿子同名,都叫‘安德烈’”。

  阿尔谢年科夫说,当年自己的妻子也在这个医院工作,还怀孕了,有三个月就要生了,对于这个未出世的孩子,夫妻俩非常高兴,早早就给孩子取起了名字,叫“安德烈”。而在这时,阿尔谢年科夫恰好救助了这对中国母子。看到这名婴儿非常可爱,夫妻俩就把自己儿子的名字给了这名中国婴儿。“我们用‘安德烈’叫他的时候,他还睁着大眼睛四处看,挺有意思。”于是,“安德烈”就被大家叫了起来。

  三个月后,阿尔谢年科夫的儿子安德烈也出生了。现在他已经做了父亲,有一个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在从事医生的工作。“看到儿子,我常常想起曾经救助的中国的‘小安德烈’怎么样了?我是两个‘安德烈’的长辈,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那名再没有见过面的中国孩子,我很富有呀。”老人笑着说。

  那个城市曾给母子无限关爱

  阿尔谢年科夫说,当时,冒险救助中国母子的事情在哈巴罗夫斯克反响非常大,媒体也给予了报道。在母子康复中,这个城市关注母子俩健康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关爱。

  阿尔谢年科夫回忆道,当时有教师、学生、市民等都到医院看望这对中国母子,给他们送去鲜花、水果、奶粉、小孩的衣服、玩具等,鼓励董尤氏战胜病魔,在这里充分体现了中俄人民友谊的深厚。“和我们一样年龄的老人对这件事仍是记忆犹新。”

  那位母亲由于流血过多,在抢救和医治中,医院的医务人员曾两次献血来救助那名妇女。孩子没有奶水喂,住院的产妇们就轮流用自己的奶水喂那名婴儿。“中国的‘小安德烈’也算是喝苏联人的奶水长起来的。”阿尔谢年科夫在电话里说。

  阿尔谢年科夫1998年退休后,一直与自己的儿子生活在莫斯科,生活悠闲,平时没有什么事的时候,就到离莫斯科60公里以外的别墅度度假,或者与老战友、老同事谈谈飞行方面的事情。

  “人到暮年的时候,总回想起年轻时候的事,我对救助中国董尤氏母子俩印象很深,一直想知道母子俩回到中国后的生活的状况,也想再看看他们。有的时候看到自己儿子,就常常想起中国的‘小安德烈’,尤其今年是中国俄罗斯年,找中国的‘小安德烈’愿望就更强烈了,给中国大使馆发去了信件,没想到,通过中国媒体很快就找到了。这回我一定要到中国的下巴恰村再看看。”阿尔谢年科夫说。

  记者告诉他,曾经的下巴恰村已完全变了样,已不是过去那个小山村了。每年政府投入很多,这里的村民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医疗条件也有很大改观,村民一般生病不用出乡就能医治了。“我到那里,看看还能不能找到那块曾经冒险降落飞机的地方。”阿尔谢年科夫幽默地说。

  中国的“小安德烈”董双森听说阿尔谢年科夫要来中国,非常高兴。“我们一定用赫哲族最高的礼节招待这位贵客。”董双森说。

  目前,阿尔谢年科夫现在正办理来华相关手续。

  中俄友谊愿永远牢固长久

  记者在与阿尔谢年科夫取得联系后,又与当年为董尤氏施行手术医生之一文措夫的遗孀季娜依达·伊里尼奇娜·文措娃取得了联系。文措娃说,自己的丈夫在1978年就去世了,但丈夫救助后曾跟自己说起过这件事。“当时这件事震动很大,丈夫生前说,作为一名医生救助患者是天职,把那名中国产妇从危险的境地救过来,他很欣慰。中俄人民友谊是长久的,尤其今年是中国俄罗斯年,回忆这件事更有意义,也希望通过这件事,来加深中俄人民的友谊,让这种友谊永远牢固,永远没有隔阂。”文措娃语气坚定地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