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均衡教育”斩断“择校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11:00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本报讯教育机会的不公平被认为是社会的最大不公。现实是,由于历史、管理体制等原因,目前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差别。为了让子女至少能够在受教育的起点上不输,“择校”便成为诸多市民的一种选择。然而,在全国“择校风”盛行的大环境下,铜陵却治愈了“择校顽疾”。一时间,“铜陵义务教育无择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择校”之痛

  10多年前,铜陵的择校风之盛比起其他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

  铜陵的“择校”现象,有其特殊之处。当时这个号称中国“铜都”的城市,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矿区企业所办学校,另一类是市属学校,多由市教育局直管。缘矿建镇的城市特点使铜陵的学校呈点多、线长、规模小的特点。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矿山资源枯竭,职工生活区迁移,其子弟学校的学生纷纷涌向市区,这使得市区学校压力骤然加大,本已存在的择校风,也因此愈演愈烈。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进入理想的学校学习,家长们不惜出高价,求亲戚、托朋友,甚至出现了为孩子择校而上访、以自杀相威胁的极端情况。

  记者在采访时,听到一个当地曾经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位家长找到铜陵市某重点中学校长,双膝跪下,恳求说:“只要我的孩子能上你们学校,你要什么都行。”

  “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无可厚非,而面对愈演愈烈的择校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铜陵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并着手加强学校的治薄扶弱工作。”铜陵市教育局局长金燕认为,“那时不过还没有均衡教育的提法,实际上加强发展教育均衡的工作,我们那时就开始做了。”

  “薄弱优先”

  长期以来,各个城市存在的重点学校是产生“择校风”主要源头之一。重点校——好生源——好师源——好财源,怪圈就这样形成。

  2001年,利用初高中实施分离的契机,铜陵取消了市区里的两所重点初中。“重点学校的取消,迅速改变了大家都挤破头往里钻的现象,对推进铜陵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燕说。

  在取消重点学校的同时,铜陵市开始大力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在铜陵,教育经费安排、基建立项、设备添置、编制调整……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薄弱学校优先。

  据铜陵市教育部门统计,他们每年75%教育附加费都用在了薄弱学校建设上,近10年的“雪中送炭”换来的是市区每一所学校中都有标准的实验楼和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中小学各类器材配置达到省I类标准,全面实现“校校通”并达到13∶1的人机比,以前各学校间一目了然的硬件差距逐步消失。

  治本之举

  外在办学条件很重要,但导致“择校风”盛行的主要原因还是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铜陵市有许多创新之举:

  下派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铜陵市五中、九中、十二中和金口岭小学等过去有名的薄弱学校、边远学校,10年来的历任校长,不是来自教育局的业务科室,就是来自传统的名校。对于在岗的校长,市里也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充电提高,从10年前开始,铜陵就开始选派校长到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挂职,学习管理办法和办学理念,被当时的国家教委誉为“铜陵模式”。

  “名师迁移”。择校某种意义上就是“择师”,铜陵的做法是把传统名校里的一部分名师,调到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工作,既用名师之名引领一部分生源合理转移,又用名师之实引领调入学校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结果使一批好学校应运而生……

  “我们这里的学校各有特色,已经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记者在铜陵采访,问起当地市民各个学校教学质量如何,答案出奇的一致。

  政府之责

  就近入学、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示范学校招生切块划标……记者在铜陵采访,听到的其实也都是义务教育法及有关法规中的规定内容。

  “如果说铜陵在发展均衡教育、消除择校现象中有什么经验,那就是我们一直都在踏踏实实地依法办事。”金燕的话让人颇多感慨。

  ——安徽各个市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1987年便最早在这里实施。由于多年坚持薄弱学校改造与学籍严格管理双管齐下,目前该市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已步入正常化。

  ——严格执行省教育厅规定的示范高中部分招生指标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政策。从1996年起,铜陵把辖内省级示范高中的招生计划提取出来定向分配,每所学校按照初三毕业生的人数获得升学指标。2005年,分配指标已经达到把当年省级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60%。省级示范高中录取名额分配政策给相对薄弱的学校以很大的发展空间。在铜陵,许多外围学校、城区薄弱学校近几年在校人数都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局面。

  ——严格按部厅规定规范办学。在发展民办教育、教育收费、招生考试等一切可能影响到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上做到规范严格。

  ——10年来,铜陵市从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到各委办局,没有给教育局递过一张择校的条子,教育局班子成员也相互约定不批一张条子。(本报记者 余育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