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安三举措挺起新农村脊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11:20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王润年王辉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才能分解细化纷繁复杂的创建任务,快速推进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呢?长安区通过狠抓规划试点、强化环境整治和政府强力推进三大举措的实施,迅速找到了科学统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抓手,打开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种模式抓试点

  规划产业思路

  地处秦岭北麓纯山区的长安东大街道祥峪沟村,结合近几年来的移民搬迁工程,从一开始就抓住了新村规划这个牛鼻子,通过超前规划、科学经营、打生态牌、吃绿色饭,不仅保住了青山绿水的金饭碗,而且利用独特的居住环境和依山傍水的自然资源,通过兴办森林公园和经营“农家乐”,实现了年收入2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元的小康梦想,走出了一条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兴村富民的新路子,使新农村建设初具雏形,也成为长安沿山各村新农村建设的参照模式。

  毗邻市区重点项目西工大新校区的东大村,则依托高校建设,因地制宜,将思路定位到发展三产服务高校建设上来。村上成立了西工大用工协调小组,集体组织、统一用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短短两年间,共从校建工程取得各种劳务收入1200余万元,提供了近2000个务工岗位和近300台车辆机械的作业需求,带动形成了近百家个体餐饮服务业。作为有着20余所高校进驻的长安区,东大村的科学规划和定位,使之率先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

  第三种是科学种养形成规模、打出自有特色品牌。王莽乡清北村引导了这一模式的“新潮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成了重中之重。他们在传统鲜桃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广大果农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改良鲜桃品种,建设科技示范园地,把“鲜桃套袋”、“测土配方”、“按需施肥”等科学管护手段教给果农。几年下来,“种”出了国家绿色食品的“金字招牌”。如今,全村种植鲜桃1400余亩,达到人均1亩,仅此一项,年产值就达350余万元。

  百村示范抓整治优化人居环境

  “基础设施是当务之急,环境整治是普遍要求。我们组织区乡村三级联抓的‘卅村示范、百村整治’活动,就是要解决当务之急、满足普遍要求,把新农村建设这一民心工程、这件实事善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区委书记钱引安、区长杨立说。

  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健康水平,一直是长安区各级党委政府紧抓不放的大事情。以“致富路工程”为主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是长安区加大支农投入力度、提升农村“人居指数”的一揽子关键举措之一。在如数兑现省市有关奖励标准的基础上,区财政已累计拿出了900余万元,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投入到了150多个农村的道路建设和环境整治中,激活了近5000万元民间资本的投入,建成了30个基础设施到位、村容村貌整洁、产业定位明晰、乡风和谐文明的“样板村”、“旗帜村”。

  千万投资促建设催生多元主体

  按照《长安区新农村建设方案》要求,从今年开始,区级财政每年用于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将不少于1000万元。以此来显示政府狠抓落实、加大投资、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决心,长安区将通过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向新农村建设领域统筹安排、集约投放。其中农村信贷将在3年时间里投放不少于12个亿的支农资金,全面支持新农村建设。区上还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危改扶贫、以工代赈以及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专项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率,从而确保支农工程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农民群众受益一个。继续推行“以奖代补”、“先干后补”、“项目贴息”等优惠政策,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商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建设和投资主体模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