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宁波市歌舞团实现完美蜕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01:48 都市快报

  以前每月400元只好到夜总会唱歌 现在每月4000元打造自己的精品

  几年前,为了求生存而到歌舞厅唱歌,频繁走穴,宁波歌舞团演员毕小龙度过了一段很不开心的日子。而现在,他迎来了事业的春天,摆脱了生存压力的困扰,艺术人生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宁波歌舞团的一场面向市场的改革。

  作为宁波市歌舞团的骨干演员,27岁的毕小龙这两年虽然很忙但是很开心,他觉得自己的事业正稳步向前,走得很踏实。

  而回忆起六七年前那段灰色的走穴经历,他的心头还是会隐隐难受。那时,歌舞团平均每个月只有两三场表演,演员工资只有400元一个月。为了生存,他到宁波市区的各家歌舞厅表演节目,过着昼伏夜出的生活。在纸醉金迷的夜生活中,他觉得自己完全被生存压力所困。

  直到2001年,宁波市歌舞团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不再等着领导安排节目,而是自己走出去,走市场化道路,歌舞团被注入了活力。

  和身边的同事们一样,毕小龙找到了奋斗的新方向。

  《满江红》好市场却不大

  演员们一个接一个离开

  宁波市歌舞团成立于1990年,毕小龙是团里较老的演员之一,现在也是团里的顶梁柱。他身材健美,身上散发出咄咄逼人的时尚气息。

  他说,1999年年底,宁波市歌舞团接到宁波市文化局布置的任务,要求编排一档大型舞剧《满江红》参加国家级比赛。歌舞团为此特地从北京舞蹈学院请来两个老师,对演员们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封闭式训练。

  最后,《满江红》让宁波市歌舞团获得了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是宁波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获得的第一个全国性大奖。但《满江红》节目虽好,却没有多大市场,大家的收入一直停留在四五百元的水平。“就像你精心画了一幅画,却没有人来看,只好挂在自己家里的墙上自己看。”

  2001年6月,毕小龙的好朋友吴志清下定决心要离开歌舞团。而就在那段时间,走了很多的人,有的去北京继续学习,有的改投其他文艺团体,也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好友的离去对毕小龙打击很大,但他始终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就这样荒废,太不值得,所以就一咬牙留了下来。

  等上面安排不如自己走出去

  换了思路以后名气越打越响

  2001年6月,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的副团长邹建红接掌歌舞团。此时的歌舞团由于经费紧张、演员人心涣散,陷入生存困境。

  邹建红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团里的工作人员演讲,主题是“如果我是团长”。从员工的演讲中,邹建红发现,大家都倾向于走市场路线:市场需要什么,团里就生产什么。邹建红把剧场原先单一的演出方式改为复合式,如将民间舞与现代舞结合,将舞蹈与小品结合。

  同时,他把眼光对准承包大项目,包括舞美、灯光、节目编排、服装包装等,比如前不久举行的江东艺术节,只要谈下一个,收入就可以达到10万甚至几十万,而原来单打一的节目只能带来两三万元的收入。

  另外,邹建红还把歌舞团拉进企业。目前,他已为方太、贝发等大型企业策划了好几场晚会,通过文艺节目的策划,使员工对自己的企业文化更了解,更有荣誉感和凝聚力。他说,搞一场大型的企业文艺晚会,收入也至少有10万元。

  几年下来,歌舞团在宁波演艺市场也打出了名气,演出越来越多,演员收入高了,人心也凝聚起来了。毕小龙也开上了自己的汽车,他高兴地扶了扶墨镜说:“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根本没心思也没精力再去走穴了”。

  充足经费激发演员的热情

  既满足市场又能打造精品

  邹建红说:“有人认为,走精品路线必然会与走市场化相冲突,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由于有了充足的经费,演员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激发。”歌舞团每年还花两个月时间,请北京专家对演员的表演技巧进行提高训练,演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此外,他们还排练了一些既是精品,又能满足市场的节目。

  比如,眼下正准备开始排练的风情歌舞剧《十里红妆》,邹建红说,他打算让所有的节目合起来都能体现浙东文化,但每个节目分开来又可以用到市场上的其他活动中。“我不会为了获奖而放弃市场,但我相信,这档节目又会是一个有望获省、国家级大奖的精品节目。”

  数字

  在改革之前,宁波市歌舞团每月只能接到两三场表演,现在少则七八场,多的时候有十来场。应接不暇的表演,让团里演员的平均月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从400-500元,变成现在的3000-4000元,整个剧团的年收入也从2001年的25万元,快速发展到现在的780万元。

  专家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是能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能够发展文化生产力,为群众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产品,这样的改革就是成功的。

  张局长说,宁波市歌舞团能够起死回生,正是顺应了这个规律,采用包干式文艺策划,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文艺工作者、百姓都从中得到了实惠,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肯定。

  这不仅是改革的功劳,也是团领导者的功劳。一个单位要改革,首先要单位的领导者有主观能动性,领导班子的创新精神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同时,政府也应该在改革的过程中,对企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鼓励和支持。(宁波市文化局局长张松才)

  (都市快报驻宁波记者(见习)俞莹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