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我的感受记录中国发展: 访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布罗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09:36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吴利红

  

用我的感受记录中国发展: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布罗夫不仅出生在哈尔滨,而且对中国文化有广泛的研究,著书《一个俄罗斯学者眼中的中国》。日前,记者
采访了他。

  “我很喜欢哈尔滨,对这座城市也很有感情,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出生在哈尔滨,更重要的是哈尔滨一直在前进,跟随中国整个步伐在前进。”日前,记者采访了来哈尔滨访问的布罗夫·弗拉季连·格奥尔基耶维奇,这位75岁的老人说。

  1931年出生在哈尔滨的布罗夫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还在国际儒学联合会担任理事。1950年开始踏上中国这片土地,曾40多次来中国,每次来中国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眼里的中国人,生活是很清苦的,从服装的色彩上就能看出来,老年人,青年人,男人还是女人,多是绿色、灰色或者黑色,给人的印象非常压抑。那个时候,中国人的眼界也比较狭窄,思想比较保守,人们的生活处于低档的生活阶段。”老人用流利的汉语说道。

  布罗夫的父亲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在哈尔滨工作过,75岁的布罗夫至今护照上的出生地还写着“哈尔滨”。虽然来哈尔滨不是太多,八十年代末至今三次来哈尔滨,但留给布罗夫的印象是一次比一次好。“哈尔滨和中国一样都在飞速发展。”布罗夫说。

  “以前在欧洲看到一个中国人是件很难的事,可是现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希腊等国家都可以看见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中国人开始走出去了,到世界各地转悠。”布罗夫笑着说。还有人们的住房,八十年代,哈尔滨的楼房还不是太多,楼房样式也是比较单一,很难看到高层住宅。2004年发现这里的楼房已经有很大的变化,高层住宅增多了,楼房也非常漂亮了。今年再到哈尔滨一看,可以用“一日不见,当刮目相看”来形容了。中俄两国人民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往来也非常频繁。很多媒体大力宣传中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布罗夫听说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省内平面媒体中第一个推出了“俄罗斯新闻”专版,用大篇幅宣传中俄在多方合作中的交往、友谊等事情。布罗夫说,有时间我也给贵报写稿件,介绍我的国家和人民。

  作为学者的布罗夫著书《一个俄罗斯学者眼中的中国》,通过自己的感受记录了中国的发展历程,尤其近20多年的变化。布罗夫对中国古代哲学史、近现代史也颇有研究,在俄罗斯曾发表过十几篇有关研究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三个代表”的文章,在俄罗斯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你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点是公认的。”

  布罗夫这次来哈尔滨,还买了很多大列巴和酸菜,他一直很喜欢吃中国味道的“大列巴”。“也只有哈尔滨才有这种味道的‘大列巴’,很多俄罗斯人愿意吃,这次带回去送给朋友们尝尝,让他们和我一样记住哈尔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