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化工石化项目为重大风险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04:58 东方早报 | |||||||||
中国的化工石化行业存在严重的布局性环境风险,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昨日在通报对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行动结果时介绍,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45%为重大风险源。 “先进环保项目”引发“重大环境事故”
据了解,去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爆炸导致了松花江污染事件后,环保总局启动了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行动。 此次排查的7555个项目中,国家级项目127个,结果显示总投资约1万亿元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中国的化工石化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布局性环境风险。潘岳指出,被动的补救措施远不足以遏制目前突发性环境事故的激增势头。此次排查结果凸现了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弊病。 “这些项目,单个来看环保标准都是合格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先进水平;但是,它们从整个区域规划上看,这么多项目挤在一起又是不合理的。然而,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只能够对单个建设项目作评价,不能对项目所在的区域(行业)发展规划作评价,这就造成了‘先进环保项目’引发‘重大环境事故’的悖论。” 环境保护应提前介入宏观决策 据了解,目前《环评法》中虽然提出了规划环评的原则,但并未说明实施方法与操作细则,因此推行规划环评就必须克服体制性障碍。潘岳的看法是,要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按《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对区域和化工石化行业的有关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使环境保护提前介入宏观决策,从事后补救走向事前预防。 目前,规划与项目审批机制错位,一些重大规划由地方政府审批,而规划中的项目却由国家部门审批、核准,宏观规划和微观项目在审批机制上倒挂。规划环评优化生产力布局、指导项目环评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潘岳在通报会上说,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的高速经济增长期,不立即修改《环评法》,不立即实施规划环评,从整体上预防环境风险就很难实现,新的环境风险仍然会继续存在,突发性环境事故仍会继续发生。这是环保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专家观点 松花江污染事件也存在“布局问题” 昨日的报告指出,中国化工石化行业存在的严重布局性环境风险,是去年以来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激增的根本原因,这是过去数十年中产业布局不合理累积的结果。“去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就是一典型事例”,哈尔滨工业大学孙德智教授是去年松花江污染事件专家组成员,他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建设初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标准都没有现在高,因此需水量巨大的化工石化企业都布局在了水域附近,而这些地方恰巧又是人口集中地。因此,一旦发生污染事故,造成的破坏和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此次的排查结果还显示,我国各大水域的化工石化项目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风险,相应的防范机制却存在明显缺陷。 “松花江污染发生后,流域内的企业及城市都制订和加强了应急预案,以前没有这样。”孙德智介绍,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只能边污染边治理,事后补救。今后应当引以为戒,对现有企业进行排查,建立应急预案。 “从‘没有’到现在的‘必须’,可以看出环保意识的明显改变。”孙德智说,现在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标准都有极大提高,国家规定化工石化等企业必须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和评价,并根据风险度,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目前松花江沿岸的企业规定必须出台应急处理措施。 早报记者 简光洲 实习生 胡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