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粤7状元报考香港高校 参加香港高校面试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11:30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本报讯据《新快报》报道,7名广东状元报考香港高校,自1998年初次在内地招生,去年招揽北京、广东、海南、成都状元后,香港高校今年在内地招生又创新高,刚刚公布的广东第一批本科普通类第一次投档情况显示,今年广东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的情况非常踊跃,而多所高校内地的报考人数都比去年增长一倍。香港高校“进军”内地,是继出国留学后,中国学生尤其是尖子生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外的又一个新选择,香港高校与清华、北大等名校的这场竞争实际上是两种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较量,这场较量将给中国教育体制尤其是
高考制度以怎样的冲击?最高录取比例48 1今年全国高校投档线分数线增幅最大的是香港的两所高校,香港中文大学的投档线是774分,比去年698分上涨了76分,香港城市大学的投档线也高达732分,比去年652整整高出80分,仅次于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和北京外国语学院,而录取比例更高达33:1。据统计,今年8所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计划约1300人,而全国报名人数却突破3万人。录取比例大约为23:1。8所高校向全国发出超过5000份面试邀请。报考人数最多的是香港大学,内地报考人数超过一万人,比去年的4848人翻了一倍多,录取比例达33:1。其中广东、上海、北京的报考人数都各有1000多人,广东就有1200多人。香港科技大学去年内地生报考人数为3000人,从中录取150人。今年报名人数骤升到6300多名。录取比例高达42:1。科大通过各省高考分数线筛选了一批学生参加面试,其中广东省参加面试的考生高考成绩必须达到780分以上。香港理工大学去年内地考生报考人数是2700多人,今年报考人数却超过9600人,是去年的三倍有余。理工大学从中录取200人,录取比例高达48:1。放弃国内名校投奔港校900、812分、816分、785分……上周,平时分散在全省各地的尖子生都汇聚在广州,分别参加香港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香港高校面试活动。广州市今年9名高考状元中,6人都报考了香港高校。孙贝贝、黎嘉慧、陈雨然和吴辰熙等4名状元都报考了香港大学,陈栩铭、杨洋、陈雨然和吴辰熙等4名状元都报考了香港科技大学。除了陈栩铭坚持投身向往已久的清华大学外,其他几名状元都在港大、科大和内地重点大学的选择中徘徊。香港科技大学当场拍板录取杨洋,并给予全额的奖学金。经过初步的考虑,杨洋也有意放弃清华大学,转投科大的门下。除广州外,另有一名广东状元也报考了香港的大学。记者在香港大学的面试名单看到,报考香港高校的大部分都来自各地重点中学。面试招本科生:全世界罕见与国内高校录取只看分数相比,除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两所高校参加全国统一招生录取以外,多所香港高校都选择了结合面试、笔试和高考成绩甚至作品和论文等方式进行。据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负责人范冠豪介绍,港大录取学生综合考虑高考成绩、英文笔试和英文面试三因素,三个方面都一样重要。就算高考成绩很高,但笔试、面试不行一样会被淘汰。港大这次动用了30多名教授,分赴全国13个考点,用了6天的时间,才完成全国4000多名考生的面试,从中选拔250 300个学生。香港大学助理教授刘俏说,对本科生进行面试,在全世界的大学中都是少见的。考官:不在乎答案正确与否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组中学生的见解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担当考官的香港大学金融学助理教授刘俏却说:“我们从来不在乎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乎学生如何表达他的答案。”

  刘俏说,港大面试主要是考察学生能否用英语表达思想以及他的组织思想的逻辑能力,是不是能有效地表达他的思想。经过几天在武汉和广州的面试,刘俏认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能力都很不错,个别的学生非常优秀,其用英语组织思想的能力,使用的词汇以及思想的深度都很惊人。香港大学部分面试试题·老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的利与弊?·对婚前同居的看法?·香港电影为什么短期内会发展得如此繁荣?·如果给你300亿,你如何改进中国状况?·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创建了微软,你认为中途退学对个人的成功好不好?·有没有必要在上海建迪士尼乐园?·在公共场合吸烟应不应该被罚款?·为什么中国的电影不如好莱坞的?·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你认为国际人才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你跟胡锦涛见面,你会跟他讲什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