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 > 正文

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三大创新铸就青藏铁路奇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20:4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12日电(记者 冯冰)“在世界屋脊上修筑这样一条高质量的铁路,是铁路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刚刚回到北京的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说,“青藏铁路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之所以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了三大创新。”

  青藏铁路总投资330.9亿元,历时5年,数万人参与建设,这样一项重大工程必须有
一套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在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总目标下,青藏铁路在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孙永福谈到了其中较为突出的几项:

  在公益性建设项目中首次实行“法人责任制”。

青藏铁路是典型的公益性项目,全部投资由国家安排,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一种探索。
铁道部
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青藏铁路公司,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建设指挥部”,又不同于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而是作为项目法人全面负责青藏铁路的建设实施和经营管理。

  首次建立“五大控制目标”体系。国内外建设项目管理一般都是强调质量控制、工期控制和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而青藏铁路建设改变了这一传统,在这三大目标之外,首次增加了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两个新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改变了一些传统工程中忽视人文和自然关怀的状况。

  首次实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青藏铁路建设中,将质量(攻克多年冻土难题)、环境(攻克生态脆弱难题)、职业健康安全(攻克高寒缺氧难题)三个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整合成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做到了统筹兼顾、协调一致,从根本上避免了三个方面的人为分割和一部分管理工作的交叉重复。这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三大难题,也是制约世界高原铁路发展的桎梏。孙永福说,青藏铁路的科研工作总投资达到1.9亿元,破解三大难题的方法取得重大成果:

  青藏铁路的冻土地段长达550多公里,具有温度高、厚度薄、敏感性强等特点。铁道部确定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路,创新了利用天然冷能冷却路基的成套工程措施。

  5年来,青藏铁路实现了“高原病零死亡、鼠疫疫情零传播”,国内外医学界称之为“高原医学的奇迹”。在施工高峰期,青藏铁路工地共有3.6万人,开工以来,全线共接诊病人51万人次,其中470例高原性脑水肿、905例肺水肿患者全部得到了有效救治。青藏铁路创造了高原医学的多项第一:在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创造性地实现了弥漫式供氧,这一成果在全线得到推广;在海拔4500米至5100米的高度运用高压氧舱,填补了高原医学空白。

  青藏高原被称作“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生态系统独特,珍稀物种丰富,自然景观多样。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建设者殚精竭虑、因地制宜,创造了诸多先例。例如,在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成功开展大面积草皮移植和种草试验,试验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目前唐古拉山以南安多至拉萨间已形成300多公里的“绿色长廊”。对于必须经过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地段,根据不同动物的分布习性和迁徙规律,设置了桥下、隧顶和路基缓坡平交等三种形式的野生动物通道33处。根据监测,从2003年到2005年,每年仅从可可西里五北大桥动物通道经过的藏

羚羊就有数千只。

  青藏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培育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青藏铁路精神,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庆祝大会讲话中提出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完)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