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申遗时代的殷墟生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02:27 东方今报 | |||||||||
申遗成功,并非意味着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就此为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申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初衷。如果殷墟申报成功,它依然面临着与周边居民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冲突,在继续保护遗址和发展当地经济发展的博弈中,殷墟该何去何从?殷墟应该怎样反思国内某些申遗成功项目的过度开发? ●小屯村村民的忧思
一阵凉风吹来,何大爷停住了手中的蒲扇,惬意地享受着,明亮的路灯照在他的脸上。“以前可没有这么舒服的凉快场所,那时候天一黑,这里漆黑一片,我们只能坐在自家门前凉快一会儿。”何大爷说。 7月11日晚上9时,殷墟博物苑门前一派喧嚣,博物苑附近小屯村、花园村的村民拥到殷墟博物苑门前的路灯下,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谈天、下棋和打牌。 “明天就要出结果了,猜猜会怎么样?”村民们见面寒暄时,总会不由自主地问上一句。何大爷说,作为小屯村村民,与殷墟博物苑一墙之隔的优势,让他们对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充满期待,“从申报开始,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不少人开了商店、饭店和旅游纪念品店,我们也想从申遗中沾点光”。 一个流传已久的消息是,申报成功后,小屯村将被搬迁走,他们新的居住地将是安阳市体育馆附近的安置小区。小屯村,这个上世纪初因发现甲骨文而闻名世界的小村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殷墟的某种象征。对于小屯村居民来说,可谓感情复杂。上个世纪初,不少村民因挖卖甲骨文、青铜器等而发财,随后不少村民又见证了殷墟由被大肆掠夺到逐渐有序保护的历史,80多岁的何大爷几乎见证了整个过程。“我在这里活着,就是历史!”何大爷说。 “我们支持殷墟建设,但我们也希望从支持中获得回报。”一位村民直白地说。他所说的回报就是,能从申报成功带动的旅游收入中分得一杯羹,他们可以做些小生意。但搬走以后显然要困难一些。 7月11日,记者从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段振美处证实,搬走的只有花园村,小屯村只是进行改造。 ●申遗与发展的二元冲突 “在殷墟申遗过程中,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是一对矛盾,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段振美介绍。 为了给殷墟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安阳市对殷墟遗址周边的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从2001年5月开始到2004年,一共投入1亿多元对周围的村庄、厂矿进行了整治,搬迁688户居民和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商业门店等,拆迁了21万平方米的建筑,使得殷墟博物苑由原来的100多亩扩展到400多亩,而王陵遗址也由原来的十几亩扩展到200多亩,使整个重点申报区域扩展到600多亩。另外还整修了20公里的河道和道路,绿化了19.7万平方米的景区。在此过程中,大型企业安钢的发展规模也受到了限制,并被要求投入上千万元进行改造,其厂区东部也将采取整体搬迁的方式进行治理。 “这些企业都是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搬迁对我们影响很大。”当地一位政府官员抱怨说。不过这位官员承认,通过这些大规模的治理,境内的环境的确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居民和企业职工对殷墟遗址保护的意识确实提高了一大截。 ●六年之痒下的保护困境 随着殷墟申遗的深入,经济建设和保护文物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要从根本上来解决,现在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困境。因此有人担心,在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以后,是否会因经济发展的压力而在文物保护上止步不前? 这种疑问是现实的,这与殷墟遗址目前的困境有关。殷墟遗址保护最大的困境就是离市区只有几公里,处于城乡接合部的农业区,牵扯到殷都区和北关区两个区30个自然村庄,还分布着机关事业单位和包括安钢、豫北纱厂等在内的不少企业,生活人口有三四万人。 “我们下一步还会大力进行治理。”段振美说,按照规划,殷墟遗址的建设投入将达到3亿多元,进一步完善景区各项指标。 “殷墟申报成功以后,可以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资金和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并使自己的管理跟国际接轨,也许会有利于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文物的矛盾。”段局长说。 ●合理开发下的市场期待 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一些地方拿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之后,不加珍惜,过度开发,乃至肆意破坏,令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频频发出警告。就拿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对中国发出的警告来说,张家界武陵源因景区商品化遭联合国遗产委员会警告,黄山、泰山景区也步其后尘。殷墟遗址会不会因过度开发而步其后尘? 从殷墟的门票收入来说,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始到现在,殷墟遗址的门票收入每年都在大幅上涨,申报前每年收入不到100万元,申报后立即上升到200多万元,现在已经上涨到500万元。很显然,安阳市相关部门希望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设想初步得到实现。但500万元相对于已经投入的2亿元资金来说,相差甚远。 据介绍,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需资金主要来自国家和省市政府的投资、社会捐助和殷墟遗址的贷款。其中政府财政投资占70%,社会捐助占10%,而殷墟自己的贷款只占20%。 殷墟博物苑一位负责人认为,殷墟遗址不同于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属于地上建筑,可观赏性比较强,收入相对比较多,申报前就有不少的门票收入。而殷墟遗址基本在地下,可视性不强,本身更注重文化的内涵,游客不会像去龙门的那么多,所以以政府投资为主,这样对于殷墟遗址来说,不会有太大的负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项目专员木卡拉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既是相辅相成的,又是相互矛盾的,但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自始至终都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我们安阳会做到这一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