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村里的那群年轻人:记林口县吉庆村党总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09:21 黑龙江日报

  特约记者 于林波 本报记者 徐大勇

  流火的7月,正值地栽木耳收获的季节。走进闻名全省的食用菌一品村———林口县奎山乡吉庆村,片片木耳开在阳光里。农民修广岁一边采摘木耳一边抹着头上的汗水,脸上的笑容如花一般绽放。党员干部带头勇闯富路:“拿我做试验,风险自己担!”

  吉庆村地处林口县东部,一不靠县城二没有资源,2000年以前,农民年均收入仅1000多元。2000年和2001年,吉庆村村委会和党总支相继换届改选,村里以35岁的孙克吉为首的一批年轻人脱颖而出。

  “人均3亩半薄地,就是种出花来也种不出名堂,必须闯出条新路。”经过调查分析,村党总支把目光投向了食用菌产业,可这项产业投入较大,风险也较大,谁敢吃“第一只螃蟹”?

  在这种情况下,村里年轻人的话掷地有声:“拿我做试验,风险自己担!”2000年,以党员干部和党的积极分子为主体的第一批食用菌种植户开始尝试。不懂技术,他们请来专家讲课;缺乏资金,党员鞠洪成拿出个人积蓄近14万元,无偿借给大家。村党总支副书记程木坤说:“当时我借了4000多元投进去,心里也没底呀。可老百姓瞧着呢,咱得‘打样’啊。”

  2000年,38户滑子蘑、地栽木耳种植户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年轻人的大胆尝试成功了,村民们也信服了。2001年,全村457户有248户开始种植食用菌。

  食用菌生产规模扩大了,村党总支琢磨着不能总依赖小商小贩上门收购,得与有实力的大公司签合同保销售。2001年4月,几百万块(袋)滑子蘑和地栽木耳的培养基刚刚上架,村党总支书记孙克吉就奔赴大连外贸公司去促销,在公司走廊“蹲”了四天,终于赢得了“秋天去收货”的承诺。党员服务区搭起干群连心桥:“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吉庆村共有51名党员,其中党总支有5人,平均年龄仅37岁。可别小瞧这批年轻人,他们全部是中专以上学历,其中有4个还获得了专业技术职称。为了提高食用菌产业水平,他们在全村划分了28个党员服务区,实行宣传政策、传递信息、科学指导等“十五到户”。

  农民朱秀兰过去搞其他产业赔了,落下3万多元的“饥荒”。从2002年起,党员陈海龙、程木坤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并帮助她跑贷款、买材料,几年间朱秀兰不仅还清了外债,还花4万多元盖起了三间大瓦房。

  目前,吉庆村食用菌种植户已达到90%%以上,村民们个个都是行家里手,还纷纷被聘到外地去做技术指导,如今吉庆村有一百六七十人在外做食用菌技术员。年轻人承载着老百姓的期盼:“他们天天忙,我们的好日子就不远了!”

  黑油油的木耳,黄澄澄的滑子蘑,为吉庆村铺筑起小康路。2005年全村种植滑子蘑780万块,袋栽木耳1000万袋,食用菌产值达到3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1500元,成为林口县首屈一指的富裕村。全村砖瓦化、有线电视入户率、计划生育率、自来水入户率、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到100%%。家家都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不少家庭还买了电脑。

  村里的年轻人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他们成立了食用菌协会,实现了统一规划组织生产,统一筹集资金购买物资,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统一市场销售“四统一”,并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吉庆村”牌商标,组建了股份制性质吉庆村食用菌实业公司。目前已完成了100万公斤滑子蘑深加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他们还把村里的产品宣传到了互联网上,如今已拥有十多家固定的客户群,申请国家食用菌基地村的工作也在争取中。

  这群年轻人让大家竖起了大拇指,也征服了村里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6年来,吉庆村党总支共发展20岁至35岁之间党员15名,目前还有20多名积极分子。

  看着这些年轻人忙碌的身影,57岁的村民刘金贵打心眼里高兴:“忙吧,他们成天坐飞机出去忙乎才好呢,那样我们坐小汽车的日子就不远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